□光明日報駐貝爾格萊德記者趙嘉政
日前,一年一度的“礦工節(jié)”在塞爾維亞博爾市舉行,,幾千名在中企銅礦工作的工人在市區(qū)舉行了大型文藝慶祝活動,,用民族歌曲和舞蹈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很多在礦上工作的工程師和工人也獲得了各種獎項,體現出企業(yè)對其工作的肯定,。
博爾市坐落于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東南方向180公里處,,面積856平方公里,人口約5萬,,但城區(qū)面積僅47.62平方公里,,其他區(qū)域則大部分為山區(qū),。這里原本是一個小村莊,得益于豐富的礦產資源,,吸引了眾多“掘金者”,,繼而形成了城市。博爾因礦而生,,也曾因礦而“殤”,。近年來,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中國企業(yè)的投資讓這里的礦山開采與經營進入了新時期,,博爾市也因此迎來了新生。
打造花園式生態(tài)礦山
博爾市政府工作人員約萬娜向記者介紹了博爾礦產的興衰史,。1902年,,當時的南斯拉夫王國在這里發(fā)現了銅礦,一戰(zhàn)后一些歐洲公司前來開采,。二戰(zhàn)以后,,南斯拉夫政府正式成立了國營博爾銅礦公司。1999年北約對南聯盟進行轟炸后,,塞國政府曾將銅礦出售給幾家外國公司,,但這些企業(yè)僅僅對礦山易開采、品質高的部分區(qū)域進行粗放式開發(fā),,之后便不再繼續(xù)投資,。2010年,外國企業(yè)將礦山交還給塞爾維亞政府,,但因技術設備更新滯后,、管理缺位等原因,博爾銅礦公司一度瀕臨破產,。連年虧損導致整個城市經濟活力不足,,青壯年勞動力嚴重流失。與此同時,,缺乏維護的礦場還導致了城市環(huán)境質量大幅下降: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味道,,光禿禿的礦山、漫天的粉塵讓這座城市發(fā)展按下了“暫停鍵”,。
2018年,,我國紫金礦業(yè)集團與塞爾維亞政府簽署協議,分別出資3.5億美元,、4.74億美元,,用于收購塞爾維亞政府持有的博爾銅礦63%的股份和丘卡盧·佩吉銅金礦上部礦帶開發(fā),陸續(xù)成立了塞爾維亞紫金銅業(yè)和塞爾維亞紫金礦業(yè)兩家企業(yè),。從此,,博爾市礦山的開采和經營進入了新時期,。2020年6月,塞總理布爾納比奇視察博爾銅礦時指出,,紫金礦業(yè)進入塞爾維亞以來作出了巨大貢獻,,短短一年半時間內將博爾從“黑暗”帶入“光明”,令人驚嘆,。
約萬娜表示,,現在博爾市環(huán)境大大改善,景致就像一幅幅油畫,,可以看見林木茂盛的巴爾干山脈,、湛藍清澈的博爾湖和肆意飛翔的白鴿;可以看見夜晚漫天的繁星,、道路草叢中成群結隊的螢火蟲,;可以看見一條獨具礦山特色的綠化帶,陳列著礦用卡車,、采礦設備,、巨型輪胎等,訴說著這座百年老礦的滄海桑田,;還可以看見中國企業(yè)打造的“綠色礦山”,,煙囪不再冒著滾滾黑煙,礦山不再是地球母親的“傷疤”,,目之所及,,是綠草碧水藍天,是不斷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是歡呼雀躍的兒童,。她介紹,博爾銅礦扭虧為盈,,為塞爾維亞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開采銅礦的中國企業(yè)連續(xù)多年躋身塞爾維亞出口前三強,為塞政府創(chuàng)造了大量外匯,。同時,中國企業(yè)還將開采冶煉獲得的黃金直接出售給塞央行,,大大提高了塞黃金儲備,。塞經濟界人士認為,2019年至2022年,,雖然世界范圍內通脹嚴重,,但塞黃金儲備數量直接翻倍,有力支撐了塞本國貨幣穩(wěn)定,。
截至2022年底,,中企在博爾投資超過25億美元,,其中環(huán)保投資2.6億美元。在企業(yè)中擔任工程師的斯特凡諾維奇則向記者表示,,他看到中企收購博爾銅礦后,,把推進綠色高質量生態(tài)礦山發(fā)展作為總的發(fā)展目標,并且努力讓當地居民因銅礦的發(fā)展而獲益,,感到非常高興,。斯特凡諾維奇介紹說,中國企業(yè)進駐后,,采取了與以前其他國家企業(yè)不同的開采模式,。針對地下礦山,采用了全封閉的開采方案,,在地面上大規(guī)模植樹,,實施全面綠化,打造“森林式,、公園式,、花園式”生態(tài)礦山。他說,,對于這類礦山,,紫金公司使用中國生產的盾構機,從地下挖掘坑道,,源頭上避免破壞地面層,,也不會產生任何空氣和水資源污染。針對露天礦山,,則采取“邊開采邊恢復”的策略,,即先進行“坡度建設”,開采一層恢復一層,,最大限度保護地理形態(tài),,減少揚塵。他表示,,以前那些被開采過的礦區(qū),,留下的是一片一片的黃土,當地人稱作“地球的傷疤”,,而現在中企開采后的礦山,,只要半年,就又是綠色的山頭了,。此外,,中企還針對完成開采的地區(qū),特別是近百年來因礦業(yè)開采而遺留的裸露地塊,立即實施植被恢復,。
除礦山開采外,,冶煉也是重要的一環(huán)。在銅礦冶煉廠工作的工程師左蘭說:“我在冶煉廠工作了二十多年,,從前這里煙霧繚繞,,戴著防毒面具都能聞到陣陣刺鼻氣味,城市上空總是一片霧霾,。中國企業(yè)接手后投入了3億美元用于老冶煉廠改造,,并全部按照歐盟標準進行排放檢測。2021年8月,,新的脫硫和煙氣處理系統(tǒng)投入使用后,,二氧化硫排放水平下降超90%。2023年3月底,,冶煉廠技術改造和擴建完成,,采用天然氣代替重油、煤炭等高污染燃料,,顆粒物排放濃度達到歐盟和塞爾維亞環(huán)境治理標準,,困擾博爾市的‘煙氣問題’徹底成為歷史;同時,,新系統(tǒng)還實現工業(yè)廢水100%處理并回收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對環(huán)境的破壞。”
“綠色礦山”讓博爾人受惠
值得一提的是,,中企收購銅礦后,,充分促進了當地人就業(yè),現在大約有7000名當地居民在中企銅礦中工作,,另外還有約4000人在銅礦的上下游企業(yè)中工作,。約萬娜告訴記者,以前整個城市發(fā)展落后,,當地人找不到工作,,只能背井離鄉(xiāng),前往外地甚至是國外務工,。這幾年中國企業(yè)讓銅礦重新經營起來后,,不但促進博爾市經濟高速發(fā)展,還帶動了整個塞爾維亞東部的發(fā)展?,F在博爾市四分之一的人口在銅礦上下游企業(yè)工作,,當地家庭基本上都能從銅礦運營中受益。
約萬娜的一個鄰居今年30多歲,,中學畢業(yè)后就前往歐盟國家打工當司機,2022年回到家鄉(xiāng)后了解到在中企銅礦中上班一個月可以掙到1500歐元,非常驚訝,,當即辭職回家就業(yè),。這位鄰居表示,雖然在歐盟國家能掙得更多一些,,但回家工作攢下的錢和在國外工作差不多,,最重要的是能和家人團聚。據約萬娜了解,,最近兩三年,,已經有幾百名博爾人陸續(xù)從國外返鄉(xiāng)工作,家庭團聚了,,生活就更美滿了,。
長期以來,由于銅礦經營不善,,只能靠政府補貼,,當地政府財政捉襟見肘。就拿銅礦附近的梅托夫尼查村來說,,由于離博爾市中心有一段距離,,竟然還沒有通上自來水。2021年,,紫金在了解到相關情況后,,立刻實施了“健康飲水項目”,出資100萬歐元將博爾市的城市供水主管道連接到這個村,,并給村民提供用水補貼,,讓他們能放心地用上自來水。村里一名87歲的老人德拉戈斯拉娃告訴記者,,她一輩子都是到村子附近的河里去取水用,,喝的水則是鎮(zhèn)上每周用卡車運來,遇到冬天路上結冰,,車也沒法開進村里,,他們連飲用水都不能得到保障。她家里養(yǎng)的牛馬前幾年還因為缺水而死亡,,造成了重大損失,。她說,沒想到在她86歲這一年,,自來水通到了家里,,這讓她非常高興。而且,,她的女兒,、外孫都在紫金的企業(yè)工作,,每個月能有幾千歐元的收入,現在家里真的是吃穿不愁了,。
克里維利村距離紫金公司開發(fā)的一個礦很近,,為了解居民受礦山活動的影響,企業(yè)管理人員每月都會去村里和村民見面開會,,還邀請村民前往現場參觀生產過程,,特別是排放及冶煉過程,解答他們的疑慮,,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放心,。村長對記者熱情地說,“紫金來了后,,幫我們修路,、添置醫(yī)療設備,為學校捐贈學習用品,,還經常在節(jié)日期間慰問貧苦的家庭”,。中國人走在村里,即使語言不通,,也時有村民會親切地招手,,請我們去他的院子里走一走,介紹青菜的品種,,邀請去家里坐坐,,臨走前還要送一袋新鮮的雞蛋。
博爾銅礦位于歐洲大陸重要成礦帶上,,資源儲量豐富,,基于當前合理的開發(fā)速度和中國企業(yè)采用的新開發(fā)技術,預計可開采一百余年,。約萬娜對記者說,,很高興能看到中國企業(yè)立足在塞建設“百年企業(yè)”,將博爾市打造成歐洲最大的礦山產銅基地,,這樣當地民眾就有了長久的生活依靠,,而塞政府也將有穩(wěn)定的稅收收入和股權收益。中國企業(yè)遵循“綠色礦山”的經營理念,,充分保護和提升當地環(huán)境,,在高質量發(fā)展轉型的同時協助塞國進行自然環(huán)境修復,走出了生態(tài)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有機統(tǒng)一的成功道路,為塞爾維亞的現代化發(fā)展貢獻了中國智慧,,既破解了百年礦城污染之殤,,也實現了中塞民心相通,。
據《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