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公園,,提起徐福振老人,,前來游園的人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夸贊他幾十年不間斷熱心為他人義務剃頭的奉獻精神,。
徐福振是城西大楊莊村人,現(xiàn)居住在正陽街,。他雖然八十一歲了,,可身子骨很結(jié)實硬朗,出行都是騎自行車,。老人有一個幾十年不變的老習慣——出門走動總是剃頭刀子不離身,,逢到鄉(xiāng)親們中有長頭發(fā)該剃光頭的,他當下就叫住,,詢問是否愿意剃光頭,。在得到肯定答復后,他就地取水,,義務給人剃光頭。等剃完后,,他才樂哈哈的讓人走,。
去年暑天一個晌午,徐老漢在中山公園南頭大梧桐樹蔭下搬來磚頭壘起一個座臺,,坐定后四下張望,,終于發(fā)現(xiàn)了目標——楊莊子村的楊成立趕著驢車正在撿廢磚。徐老漢上前攔住驢車,,非要給楊成立剃掉一寸多長的頭發(fā),。正在裝車準備回家的楊成立高興地問,,你老人家怎么就知道我的心思,曉得我舍不得花三五塊錢剃個光頭,?徐老漢當下就把楊成立摁到磚座上,,拿出剃頭刀子,借著地上水坑里的雨水,,三下兩下就為楊成立剃好了光頭,。這次兩人算是初次相識,兩個月后二人在城市規(guī)劃展覽館附近相遇,,徐老漢向路人借了半瓶礦泉水,,就在馬路牙子上,又義務為楊成立剃了一次頭,。當時圍觀的人里三層外三層,,一片叫好聲。
徐老漢少年家貧,,弟兄們多,,忙碌的老父親總是抽空借把剃頭刀,給他們剃頭,。由于刀子鈍,,手藝一般,小時候的徐福振常常是忍著疼配合老人剃頭,。徐福振暗下決心,,長大后一定學好剃頭手藝,給別人剃頭時,,定叫人家舒舒服服的,。從十五歲起,家人互相剃頭,,徐福振終于學會了這門手藝,,還上了癮。樹蔭下,、水井邊,,有求必應,練就了一手剃頭的功夫,。大楊莊村喜歡剃光頭的男人們中,,有很多人享受過他的服務。
幾年前,,徐老漢的孫子徐龍結(jié)婚,,硬把他從農(nóng)村老家接到城里住樓房,徐老漢又是高興又是擔心,。他說,,遠離了鄉(xiāng)村,,遠離了祖輩相依的老鄉(xiāng)親,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的長發(fā)誰給剃呀,?對此,,兒子徐印宗看透了老父親的心思,同意老人定期回老家,,為那些行走不便的老鄉(xiāng)親們剃頭,。只要徐老漢回到老家,炕頭上,、院落里,,邊剃頭刮臉邊敘說聽到的新聞,總是一片歡笑聲,。
好多人聽了徐老漢的事跡,,總是在問:徐老漢都八十多歲樂,為什么義務給別人剃頭不輟,?徐老漢笑答:“我身子骨結(jié)實,,子孫孝順支持,我愿意為大家服務,,我剃你的頭,,你痛快,我快樂,;我快樂,,我健康?!?BR> 記者 閆韶紅 通訊員 張東升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