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一九九五年五月,,一個剛剛出生的先天性唇腭裂女嬰被遺棄在馬路邊。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抱回家后,,和老伴一起精心撫養(yǎng)16年,,如今女孩的唇腭裂經(jīng)過兩次手術得以康復,漸漸長成了漂亮的大姑娘,,可老兩口已年逾70歲,,只想在有生之年看到養(yǎng)女能找到她的親生父母。
黨福忠是清風店鎮(zhèn)東崗村一位看起來很硬朗的農(nóng)民,,70多年的歲月留給了老人黝黑的皮膚和深深的皺紋,。他老伴魏永信當年撿回的孩子已經(jīng)長大,現(xiàn)在正在北京打工,,記者的到來,,讓老人回憶起當初的情景。
1995年農(nóng)歷五月初一晚上七點左右,,正在家里的魏永信聽到鄰居叫她:“聽說村西北角馬路邊上有個遺棄的嬰兒,咱們看看去,?”魏永信和鄰居一起趕到村邊馬路上查看,,路邊果真有個小小的包裹,里面包著個小孩,,“還有氣,,活著呢!”魏永信二話不說,,趕忙抱起孩子往家趕,。在家給孩子喂奶時發(fā)現(xiàn)是個女嬰,臍帶還沒斷呢,,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唇腭裂,。包裹是一個彩色的蛇皮袋提兜,,裹著女嬰的是長寬近一米的軍綠色小棉被,旁邊放著半袋奶粉和一個奶瓶,??粗畫刖o閉的雙眼,又黑又瘦的小臉,,魏永信打算先養(yǎng)著,,無論如何不能眼睜睜看著女嬰餓死。
16年撫養(yǎng)歲月,,黨家和女嬰結下深情
“我們自己有一兒兩女,,現(xiàn)在早已成家立業(yè),都不在身邊,。”黨福忠說,,“當時只是不忍心看著女嬰餓死,誰知越養(yǎng)越有感情,。”當年的黨福忠和村里其他人一樣,,每年都要外出建筑工地打工,靠著每天五,、六元的收入養(yǎng)活一大家子,。“農(nóng)村人地里種啥吃啥,可伺候莊稼,、舍家撇業(yè)的外出打工真不容易,,都是為了把孩子們養(yǎng)大,讓他們上學,,以后有個好出息,。”說起過去的日子,黨福忠似乎有說不完的辛酸,,“這個女嬰隨我姓,,取名黨星,從小到大可懂事哩,。”黨星剛來到這個家的時候,,因為嚴重的唇腭裂,連裹奶嘴都不能,,每次喂奶都要用手捏住孩子的上唇,,讓她慢慢的吮吸,好多時候都是魏永信口含奶水嘴對嘴喂下,,喂回奶不知要用多長時間,。為了保證孩子的營養(yǎng),當時已經(jīng)50多歲的老兩口先后買回三只羊,,專門讓孩子喝羊奶,。兩人下地干活兒,,得抱著孩子,牽著羊,。黨星餓了,,就手酹下羊奶,趕緊喂,,喂完接著干活,。一次,黨福忠在北京打工很想念孩子,,就給一位家里有電話的鄰居打電話,,魏永信抱著小黨星趕來接電話,“當聽到孩子含糊不清的喊爸爸的時候,,我的心里那真是痛快,!”說起當時的情景,老人至今還唏噓不已,,“說真的,,孩子從小到大,擦屎擦尿,,洗衣喂飯,,老伴拉扯孩子真是不容易啊,!”
已長成大姑娘的黨星
四處求醫(yī),,還閨女美麗容顏
“后來才聽說,在我們抱走黨星之前,,也有人抱走過,,但發(fā)現(xiàn)這么嚴重的豁子后又送回原處了。”黨福忠回憶,,“孩子兩歲時曾有人提出抱走,,我們舍不得,下決心把她撫養(yǎng)成人,。”為此,,老兩口四處求醫(yī),曾去北京,、任丘等地醫(yī)院求治,北京一家醫(yī)院因為費用太高,,他們拿不出那么多錢,,在任丘一家醫(yī)院,麻醉針打下去,,孩
養(yǎng)父黨福忠展示當年報道此事的《定州報》和小黨星的照片子高燒昏厥,,致使無法手術,。黨星五、六個月大時,,老兩口聯(lián)系上了定州武警醫(yī)院,,黨福忠花了300多塊醫(yī)藥費,給孩子做了第一次手術,。武警醫(yī)院的干部職工聽說此事后,,深為感動,大家主動捐款337元,,送給了黨福忠,。當年的《定州報》專門報道了此事。后來,,在黨星五六歲時,,黨家?guī)е诒6ㄒ患裔t(yī)院做了第二次手術,“那次雖然花了六七千塊錢,,可孩子和正常人一樣了,,我們心里那個高興啊,!”黨福忠說,,沒耽誤孩子手術時間,總算還給了孩子一個正常的面龐,。
年老體衰,,盼能給黨星找到依靠
經(jīng)過了16年,當年壯實的黨家兩口子已經(jīng)變成了老頭老太太,。“一個七十一,,一個六十九,老嘍,!”黨福忠說,,“早就不能打工了。”據(jù)黨福忠老人說,,幾年前黨星就開始懷疑自己不是親生的,,曾問:“爸爸,為什么我和哥哥年齡差的這么多呀,?難道我不是親生的,?”黨福忠趕緊圓盤子:是親生的,你看咱村誰誰家弟兄歲數(shù)也是差得多,,那是因為要你要的晚了,。但隨著黨星漸漸長大,這件事不能再瞞了,。今年,,老兩口下決心把實情告訴了黨星,,并把為她尋找親生父母的打算一同告知。黨福忠說,,黨星雖然對黨家老人情真意切,,還是愿意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黨星初中畢業(yè)考進了城里的實驗中學,,可今年才讀高一就不想讀書了,,執(zhí)意外出打工。今年三月,,魏永信騎著電動三輪車去城里學??袋h星,孩子說什么也要跟著回來,,開始說跟不上課,,不想念了,其實老兩口明白,,黨星是不忍心讓倆老人這么操勞,,早就四處打聽打工的地方。黨家老人哪里舍得讓孩子輟學去打工,?可孩子的學費,、住宿吃飯等費用,也讓依靠兒女贍養(yǎng)的黨家老人為難,。無奈之下,,不得不同意黨星去了北京一家企業(yè)打工。“是接接電話的工作,,還有她在北京工作的哥哥看著點,,我們才放心。”黨福忠說,。老人告訴記者,,鑒于老兩口目前的身體狀況,已經(jīng)無法再照料黨星,,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幫她找到親生父母,,給她一個最終的依靠。老人多次表示,,如果找到了黨星的親生父母,,絕不提出任何物質(zhì)要求,不索要一分錢的補償,。他還表示,,當年親生父母丟下黨星,肯定是遇到了什么具體困難,黨家無意指責,,也不埋怨,若非不得已,,誰家肯丟棄自己的親生孩子,?
歷經(jīng)16年歲月的小棉被和嬰兒照片
黨福忠翻箱倒柜找出當年的物品,讓記者拍照,,希望能提供線索,,幫助尋找黨星的親生父母。當年的半袋奶粉和奶瓶,、彩色蛇皮袋提兜已經(jīng)爛掉扔了,,只有這個軍綠色小棉被保存至今,還有女嬰手術前,、手術后以及現(xiàn)在的照片,。黨福忠老人指著墻上一張尺寸較大的全家福,一一告訴記者上面都是誰,。當老人指著黨星的照片時,,記者簡直不能相信,這個漂亮的姑娘竟然就是當年那個患有嚴重唇腭裂的棄嬰,。“你仔細看看,,黨星的鼻子還稍微顯點塌。”黨福忠老人說,,“我們是力不從心了,,告訴孩子自己掙錢攢錢,爭取做第三次手術,,那時閨女就更漂亮了,。”為了提供更多的線索,老人回憶說當年村里有人目睹丟棄女嬰的過程,。當年的那天,,一輛小轎車從村西北角馬路邊緩緩駛過,車門打開的瞬間,,這個裝有女嬰的提兜被一男子輕輕放在地上,。小轎車緩緩前行離去,過了很大一會兒,,又折返回來,,像是看1995年養(yǎng)母魏永信懷抱小黨星留影當年包裹嬰兒的軍綠色小棉被看女嬰有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最終,,小轎車遠去,,再也沒有回來。老人還聽說,當年的包裹里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孩子的出生年月,,姓氏名字,里面還包著2000元現(xiàn)金,。但歲月遷移,,這些事情都已經(jīng)無法查證。老人強調(diào),,黨星現(xiàn)在身體很好,,暫時輟學打工,生活得也可以,,真心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找到她的親生父母,,給黨星最終的依托。
東崗村黨支部書記齊會改告訴記者,,考慮到黨家的實際情況,,村里給予了力所能及的照顧。這幾年,,村里給黨福忠申請辦理了低保補助每月62元,,為黨星申請了民政部門的救助每月100元。黨家撫養(yǎng)孩子16年不容易,,還給孩子治好了唇腭裂,,當年的女嬰已經(jīng)變成了漂亮的大姑娘,村民無不夸贊,,真心祝愿黨星能夠早日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如果您是知情人,請通過熱線電話0312─2587000聯(lián)系本報,。
記者閆韶紅通訊員孫娜娟圖片資料閆韶紅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