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然而,開元鎮(zhèn)東楊莊村的上門女婿李風合,十三年如一日,,和妻子一起悉心照料癱瘓在床的岳母的故事感動著鄉(xiāng)鄰,。他用行動,,用真情,傳承和詮釋著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
本報記者賈旭鴻
通訊員李玉紅
今年56歲的李風合,,到開元鎮(zhèn)東楊莊村當上門女婿已有32個年頭了。1981年,,李風合結束了6年的軍旅生涯,,復員回到張家口老家,后經朋友介紹,,從張家口落戶到了定州市開元鎮(zhèn)東楊莊村,。經過女方家庭一次又一次的考驗,終于和妻子劉鳳敏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一家人過起幸福美滿的生活,。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0年,,岳母李俊芬突發(fā)腦溢血,,雖經全力搶救,,仍然落下了癱瘓在床,、大小便失禁的后遺癥。“雖然老太太癱瘓在床,,萬幸的是腦子清楚能說話,,這我們就知足了!”這是李風合夫婦常說的話,。聽說幾十里地外有一位老中醫(yī)針灸治療這種后遺癥效果很好,,李風合和妻子騎上三輪車,就載著老人去看病,,每天來回上百里的路程,,這樣一治就是整整三年。下雨天,,李風合蹬著三輪車,,妻子在車上為老人撐著雨傘;下雪天,,李風合蹬著三輪車,,妻子就在后面推車……三年里,他們的車胎不知道換了多少回,,而老人的病情雖有好轉,,但效果卻并不理想,老人拒絕再進行治療,。
然而,,夫妻倆卻沒有放棄。為了給老人提供更好的康復治療,,他們按老中醫(yī)的囑咐,,在家里為老人拔火罐、按摩,、勤換被褥,,每天晚上都起來好幾次。終于,,因為生活的重壓和勞累,,妻子劉鳳敏因貧血暈倒在母親的病床前。從此,,李風合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既要照料癱瘓在床的岳母,又要照顧體弱多病的妻子,。為了貼補家用,,他還要忙里偷閑的走街串巷賣衛(wèi)生紙,,依靠微薄收入供養(yǎng)三個孩子讀書,支撐著這個家,。
2003年,,李俊芬不忍心看著一家人受自己拖累,常常以睡不著覺為由,,讓家人給她買安眠藥,。半年后的一天,她把偷偷攢下來的安眠藥片一次喝了下去,,李風合和妻子發(fā)現后,,立即將老人送進醫(yī)院。醫(yī)生說,,幸虧來得及時,,否則就危險了。從此,,他和妻子更加悉心照料老人,,不僅幫老人洗頭、洗臉,、翻身,,還耐心地與老人談心,讓老人有個好心情,,幫助她擺脫病痛的折磨,。
寒門出孝子,逆境育英才,。就在這個不幸的家庭里,,三個兒女好學上進,比著勁兒地學習,。生活上,,他們比簡樸;學習上,,他們比用功,。“三個孩子從不亂花一分錢,大女兒和二女兒先后考上研究生,,都有了理想的工作,。兒子大學畢業(yè)也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我們兩口子特別開心,!”李風合笑著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最讓我開心的還是81歲的岳母,這幾年身體越來越好,,耳不聾眼不花,,也能自己端著碗吃飯了!”
老人雖然癱瘓,,但心里卻不糊涂,,鄰里鄉(xiāng)親來看她時,她逢人便夸:“我家找的上門女婿呀,,真是比親兒子還親,!”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