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殯葬管理所是一個特殊單位,,由于世俗的偏見和封建思想的影響,一提起“火葬場”,,人們都會毛骨悚然,。然而,,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女性:她10年如一日勤勤懇懇的工作,,主動放棄與家人過年團聚的機會,,經(jīng)她火化的遺體達到2萬多具,她提出的10余條建議有效促進了單位工作的順利開展,。她,,就是柴雪利,,被人們稱為最美的遺體“美容師”,。
2003年,柴雪利進入殯葬管理所工作,看著女工來了一批走一批,,她沒有任何怨言,,勇敢地留了下來,這一待就是10個春秋,。“天天和遺體打交道,,你害怕過嗎?”在殯葬管理所,,趁著閑暇的機會,,記者與柴雪利拉起家常。“剛來管理所那會兒,,看到一個個殘缺不全的尸體,,如果說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是任何事情總需要人來干,,你不干,,我不干,那誰來干,?有了這種想法,,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
每天面對著一具具冰冷的遺體,,聽著一片片撕心裂肺的哭喊,,柴雪利沒有退縮、沒有厭煩,,反而像堅守在邊防線的哨兵一樣,,勇敢地堅持了下來。2012年,,殯葬管理所運來一具在鐵路交叉口被火車撞殘的遺體:四肢不全,,面目全非,需要整容,,柴雪利二話不說就承擔了下來,。她端起臉盆,拿起毛巾,,小心翼翼地為逝者擦干血跡,,然后對遺體進行整容,對肢體進行縫合,,一干就是三個多小時,。柴雪利說:“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是為了讓逝者有尊嚴的離開,,讓逝者家屬看到親人美麗的模樣,。”憑著這一理念,,柴雪利工作10年來,以特有的細心和愛心讓逝者“微笑”離去,。
殯儀服務工作,,一年365個晝夜沒有閑暇。每年大年三十,,柴雪利都會主動要求值班,,她對大家說:“我的家人多,不在家也很熱鬧,,還是你們回去過年吧,。”可大家都心知肚明,“大過年的,,誰不希望和家人,、孩子守在一起?”
“你天天忙著工作,,那孩子生病了怎么辦,?”提起女兒,柴雪利一陣愧疚,,她說:“有一次女兒生病了,,我也想陪她幾天,盡盡做母親的責任,。但那時我接到通知,,市內(nèi)某地發(fā)生了車禍,4人當場死亡,。我作為火化車間骨干,,又是唯一的一名女性整容師,既有火化遺體的責任,,又要隨時準備為逝者更衣整容,。工作需要我的時候,只能流著淚放下女兒……”
柴雪利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她卻提出了10余條促進殯葬工作開展的合理化建議,。其中,她提出的“火化車間工作人員實行分工負責制,,不打亂仗,,一人引導喪戶填表,一人引導喪戶焚燒遺物,,其他人抬尸火化”的建議,,得到了全所員工的一致贊揚并得以推廣??吹讲裱├P記本上總結(jié)的一條條建議,,記者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你這些建議都是怎么想出來的,?”“其實也沒什么,我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就特別注重加強學習,時間久了就有了一些工作經(jīng)驗,,分享給大伙兒,,工作開展起來也就順利了許多!”“就沒有想過換個輕松點的崗位,?”“這倒沒有,。”柴雪利誠懇地告訴記者:“我從來沒有想過要調(diào)換崗位。人都說,,干一行,,愛一行,我也一樣,,我已經(jīng)深深地愛上了這個職業(yè),。”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柴雪利多年的默默付出,,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肯定,她連年被評為民政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連續(xù)三年被市委宣傳部,、市婦聯(lián)授予“巾幗建功能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這位對事業(yè)執(zhí)著追求的女性,,卻有著小女人的夢想,“我希望家人平平安安,,女兒健健康康,,自己在工作中能發(fā)揮好模范帶頭作用,把積累的知識都教給年輕人,,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即使在火化工這樣特殊的崗位上,也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讓逝者安息,,讓生者慰藉,。”記者周永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