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青鋒
本報訊(記者趙青鋒)我市堅持以“規(guī)劃建綠,、工程增綠,、拆遷還綠,、庭院添綠”建設為基礎,,以城市道路綠化為網(wǎng)絡,,以公園,、游園建設為亮點,,以單位庭院,、居住小區(qū),、立體綠化為補充,,大力開展城區(qū)綠化建設,去年新增綠化面積25公頃,,建設綠道綠廊5公里,,極大提升了城區(qū)綠化水平,改善了人居環(huán)境,為創(chuàng)建國家級園林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提升城區(qū)綠化水平,,我市大力實施道路綠化、游園廣場及公園建設,、街頭綠化建設,、垂直綠化、亮化建設,、景觀改造提升,、城鎮(zhèn)古樹名木保護、單位庭院和居住區(qū)綠化等工程,,完成了清風北街道路綠化工程,、高鐵連接線的綠道綠廊建設工程、清風北街環(huán)島綠化工程,、清風園工程,、中興路西側綠地工程、明月街和中山路交叉口綠地工程,、自來佛環(huán)島綠地工程,、清風南街街景綠化工程等;對主要街道兩側的樓體建筑栽植了爬山虎等攀援植物,,進行了垂直綠化,,對中山路沿線行道樹及游園廣場進行了亮化;本著“規(guī)范,、干凈,、整潔”的原則,對各主次要干道,、重要節(jié)點及廣場損壞的綠化苗木進行了改造升級,,在蘇東坡文化廣場及張寒暉文化廣場原有苗木配比基礎上,增加了花草品種,,喬,、灌、草合理搭配,,達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景觀效果;對城鎮(zhèn)古樹名木進行了普查登記,,設立圍欄,、掛牌保護,并指定產(chǎn)權單位和個人進行養(yǎng)護,;按照“景觀型,、林蔭型”的要求,,遵循“一要生態(tài)、二要美觀”的原則,,嚴格居住小區(qū),、單位庭院綠化建設審批、綠化工程施工及竣工驗收等工作,,對城市主干道沿街單位實施拆墻透綠,,延伸綠化效果,市供電公司高標準完成了拆墻透綠工作,,市財政局拆墻透綠設計方案和東關菜市場拆墻透綠工作也已完成。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