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親顧鎮(zhèn)彭家莊村,,提起退休教師彭國成,,沒有不豎大拇指的,因為現(xiàn)年70歲的他,歷盡艱難,,耗時四年完成了從元末明初至今的《彭家莊村史》?!洞迨贰饭灿?.5萬字,,以大事記為開篇,共分9章,,內(nèi)容涵蓋了村里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名人和典故等,。
從寫家史、家譜引發(fā)寫村史的念頭
一個20世紀60年代的大學(xué)生,,當了一輩子教師,,退休后還能做點什么?這個念頭一直縈繞在彭國成的心頭,。
2009年,,為寫家譜和家史,彭國成在村里走訪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歷史上彭家莊涌現(xiàn)出很多名人,、志士,特別是許多人在戰(zhàn)爭年代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功績,、事跡值得后輩銘記和學(xué)習(xí)。這樣,,他便動起寫村史的念頭,。
“每當祭祀先輩的日子,我都會坐車到李親顧村,,再借一輛自行車回老家去燒紙,。之后,陪著村里的老人們閑聊,,聽他們說以前的,、尤其是戰(zhàn)爭年代的故事。”彭國成說,,“這些老人都80多歲了,,如果我們不去追記,,下一代就可能難以知曉這些歷史。”
為此,,彭國成來到村黨支部,,和村“兩委”干部一說,寫村史的事情,,大家都非常支持彭國成寫村史,。寫村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寫一部從元末明初以來的彭家莊村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沒有翔實的資料,,而一些大事發(fā)生的年月和背景也模糊不清。從哪里寫起,,寫什么,?彭國成思索良久,在綜合村民及在外地工作人士的意見后,,確定寫村史的思路,。
在走訪調(diào)查中,為防止記錄不全或出錯,,彭國成還買了一個小錄音機,,在記好筆記的同時加上錄音,回來再進行整理,。
去外地收集素材,,彭國成遇到最多的是食宿和交通問題。2012年初秋,,他到安國市調(diào)查,。由于一位村民提供的村名錯了一個字,他轉(zhuǎn)了一上午也沒找到人,。當時天又悶又熱,,村里也沒有飯館,他只得忍著饑餓去公路邊等車,。過了很久,,彭國成也未見一輛汽車經(jīng)過,。最后,,一個好心的建筑工地廚師,留他吃了一頓午飯……
還有一次,,彭國成去天津訪問92歲高齡的楊青,。訪問結(jié)束后,已是下午4點多,。為了趕時間,,彭國成匆忙返回,,快到火車站時卻發(fā)現(xiàn),小錄音機被遺忘在楊青家中,。于是,,他又打電話讓楊青的女兒把錄音機送到火車站。彭國成拿到錄音機時,,已經(jīng)錯過一次列車,。當他乘坐下一列火車回到家里,已經(jīng)是晚上9點多了……四易其稿付梓刊行是幾個小時,。然而他卻說:“這比打麻將,、玩撲克有意義多了。”
拿著打印后的文稿,,彭國成回到村里,,在村干部和老人中傳閱,并征求大家的意見,。針對大家不一致的意見,,彭國成來到國家圖書館、定州市黨史辦,、市檔案局等地查尋文字依據(jù),。就這樣,彭國成四易其稿,,終于付梓刊行,。
在村里舉行的《彭家莊村史》發(fā)書儀式上,干部群眾都很高興,,村黨支部書記彭斌說:“從此,,我們彭家莊也有了自己的村史,這是彭家莊村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成果,,也是彭國成老輩子四年多不辭辛苦和大家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它為我們了解過去,把握現(xiàn)在,,展望未來,,提供了歷史借鑒。”
記者劉杰
責(zé)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