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西四旺龍燈戲
本報記者張春紅見習生趙夢怡
說起“龍燈戲”,,大辛莊鎮(zhèn)方圓幾十里的群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龍燈戲’,,又叫‘天下第一臺’,,那可是俺村的‘寶貝’,!”提起“龍燈戲”,一位西四旺村民自豪地說,。“天下第一臺”源遠流長
傳說,,龍燈戲是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獻給清王朝的進貢大禮,代代相傳,,至今已經(jīng)有幾百年的歷史,。每年“二月二”龍?zhí)ь^這天,清宮庭里就會表演龍燈戲,。龍燈戲以其古樸雄渾,、怪異清新、意境深遠,、栩栩如生,、雅俗共賞的藝術魅力,深受皇親貴胄的喜愛,,因而又被譽為“天下第一臺”,。
清道光年間,西四旺村村民楊德庚在皇宮里做木工活,。他天資聰穎,,善于鉆研,做工期間得龍燈戲制作與表演的秘傳,。楊德庚回村后,,便把這臺“宮廷大戲”也帶了回來,。經(jīng)過世代相承,蕩盡歷史烽煙,,龍燈戲如今已經(jīng)成為西四旺村“二月二”必不可少的盛典,。龍燈藝術別具一格
既然龍燈戲的魅力如此之大,大家一定想知道,,究竟何為龍燈戲呢,?就讓我們先聽聽村民趙增林的解釋。年近八旬的趙增林,,是從天津市退休的老干部,。他退休后原本可以享受悠閑自在的生活,然而為了龍燈戲,,他毅然回到老家,,成為拯救龍燈戲的發(fā)起人之一。他說:“龍燈戲是一種大型高雅的表演藝術,,就是運用機械原理,,由人控機器升浮運行,讓龍燈道具完成各種動作表演,。”
帶著好奇,,記者跟隨趙增林老人來到龍燈道具的制作間。車間里點著蠟燭,,五位龍燈戲傳承人正各自忙碌著,,有的扎龍頭,有的扎綁龍身……傳承人趙國芳拿著手里的竹條告訴記者:“制作龍骨架要用竹圈,,如果竹圈不圓,,就得用蠟燭烤一下,這樣竹圈就會變圓,。制作一個完整的龍燈就需要幾十道工序,,完成所有的龍燈道具需要十幾天時間。”
其實,,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耍龍燈叫“龍舞”,,“龍”身長20米左右,里面用鐵絲做成圓形,,安裝上燈泡或蠟燭,,外面用紗布包裹,再涂上顏色,,舞龍者由數(shù)十人組成,,表演劇目有《二龍戲珠》、《盤龍鬧海》等,。而西四旺村的龍燈戲則完全不同,,他們用竹篾、高粱稈,、紙,、布、繩,、糨糊等材料,,通過藝術構思,經(jīng)巧妙地綁扎和精致地彩繪,,制作出龍、鳳,、虎,、獅、牛,、馬,、兔、蜘蛛,、魚及人物等幾十種龍燈道具,。演出時,龍燈棚除操作室之外,,向前伸出六丈多遠,,10根繩子系于兩端,龍燈道具分別在跑龍?zhí)?、水盤子,、旱盤子和軟道人上表演。在跑龍?zhí)咨媳硌荨抖垜蛑椤?、《四龍捉精》等曲目,,在旱盤子上表演《火燒猴山》、《呂布戲貂蟬》等曲目,,而在水盤子上還會有《烏龜吐水》,、《水淹七軍》等經(jīng)典曲目,演出現(xiàn)場配上鼓樂,、煙霧,、煙花爆竹及解說配音,形象生動,,別具一格,。
龍燈戲傳承人胡英林說:“老輩人常這么說,‘西四旺兩頭空,,看不起大戲耍大燈’,。這龍燈戲一演出,,南到晉縣、北到張登,、東到嘉山以東,、西到唐河以北的老百姓都來看,演出前三天就大車,、小車地往這趕,,那場面真是壯觀!”從老人的話語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在老藝人眼里,龍燈就是他們的“命”,,是他們?nèi)康木窦耐?。讓龍燈藝術重放異彩
在西四旺村民的記憶里,村里自1982年演出龍燈戲后,,30年里幾乎再沒有表演過,。曾經(jīng)三四十人的演出團隊,到現(xiàn)在健在的隊員僅有5人,,原有的設備,、道具及資料等散失殆盡,龍燈戲面臨著生死攸關的抉擇,。
龍燈戲為何由昔日的繁榮變成了今天的落寞呢,?趙增林解釋道,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元化,,龍燈戲在大家腦海中的印象日漸淡化。而龍燈戲技藝的保密,、演出的高額費用等,,也制約著其傳承和發(fā)展。傳承人趙國芳說:“龍燈戲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子女,。”正是這種嚴格的保密規(guī)定,制約了龍燈戲的發(fā)展,。
看到祖祖輩輩留下的老手藝馬上就要失傳了,,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龍燈戲這一文化瑰寶的道路該如何走,,成為鎮(zhèn)村兩級領導班子及西四旺村有識之士思考的問題。為搶救瀕臨消失的龍燈戲,西四旺村成立了專門的領導班
子,,經(jīng)過3個多月的努力,,搶救龍燈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70多歲的趙振興月,,每天點,,家屬凍傷了來繼續(xù)工
為了捐款1
用。經(jīng)2011年的西四旺民們面前趙增林說:“雖演的真是2個小時表演結束離去……
2013省級非物訊傳來,,開了花,,流淚。他承保留下了,,今后一源遠流州,,走向燈戲綻放探尋老人說:“沒有依據(jù)可尋,我們5個人就不分白天晚上地琢磨,,經(jīng)過反復試驗,,終于制作完成了水盤子、旱盤子,、軟道人等。
為了“復活”龍燈戲,,村民們集思廣益,,齊心協(xié)力,日夜奮戰(zhàn),,大家的目標只有一個,,最大限度地恢復龍燈戲的原貌。村黨支部書記趙立軍說:“為把原汁原味的龍燈藝術重新展現(xiàn)給廣大群眾,,大家奮戰(zhàn)了三個多月,,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一二點,家屬們還主動來幫忙,,有人凍傷了手,、腳,回家抹上藥,,回來繼續(xù)工作,。”
為了挽救龍燈戲,趙增林捐款1萬元作為前期制作費用,。經(jīng)過大家的共同努力,,2011年1月20日,闊別30年的西四旺龍燈戲再次呈現(xiàn)在村民們面前,?;貞浿敃r的情景,趙增林老人激動地留下眼淚說:“雖說是三九天,看龍燈表演的真是人山人海,,表演長達2個小時,,百姓們看得直叫好,表演結束后,,大伙兒還不愿意離去……”
2013年9月,,龍燈戲入選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喜訊傳來,,西四旺村的百姓們樂開了花,,五位傳承人卻流下了流淚。他們說:“能把龍燈戲傳承保留下來,,我們心里就安生了,,今后我們要繼續(xù)努力,讓這一源遠流長的民間藝術走出定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龍燈戲綻放異彩,。”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