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者張曉紅趙子超
“看看我們村,,水泥路干干凈凈,,房前屋后多利落。現在環(huán)境好了,,走在街上連呼吸都覺得順暢,!”留早鎮(zhèn)東街村民呂喜才說,“這要放在三年前,,大伙兒可是想都不敢想,,真是多虧了咱村有個好支書!”
這位村民稱贊的好支書就是馬翠珍,。
那么,,三年前村里啥樣,?短短三年間,這里又發(fā)生了什么,?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進東街尋找答案。
嚴修身,,努力打造堅強的“堡壘”
時間追溯到三年前,。當時的東街“兩委”班子年齡結構不合理,經濟相對落后,,在留早鎮(zhèn)是個“后進村”,。2012年,在村“兩委”班子換屆選舉中,,群眾基礎好,、工作能力強、經驗豐富的村婦聯會主任馬翠珍當選為黨支部書記,。
雖然在婦聯工作中積累了很多農村工作經驗,,但馬翠珍依然深切地感受到肩上的擔子有多重。“村黨支部書記不僅要建強班子,、帶好隊伍,,更要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想到這些,馬翠珍有些犯難,。然而,,當她看到廣大黨員群眾那熱切期盼的目光后,便狠下決心:“組織上培養(yǎng)我這么多年,,在群眾需要我的時候,,我決不能當逃兵,不管今后的日子多難,,也一定要帶領班子干出個樣來,!”
“己不正不能正人。”馬翠珍說,,“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如果想領導好‘兩委’班子,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在各方面當表率,、作先鋒,做黨員干部的‘領頭羊’,。”
說到就要做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馬翠珍嚴以修身,嚴以律己,,始終堅持廉潔奉公,,要求黨員干部不做的,她絕對不做,;要求黨員干部做到的,,她堅決做到,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班子成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了團結,、干事的良好局面,。由此,村黨支部在黨員群眾中的威信樹起來了,。
火車跑得快,,還要車頭帶。要想實現村子的長足發(fā)展,,就必須把支部建成堅強的戰(zhàn)斗“堡壘”。針對村里存在的問題,,馬翠珍與班子成員認真研究解決辦法,,通過建立健全“三會一課”、財務管理,、村務公開等規(guī)章制度,,讓黨員干部工作有了“標尺”。加強理論學習,,在每月的黨員大會上集中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提高了黨員干部的文化素質和政策水平。馬翠珍還通過召開座談會,、個別約談等方式,,加強“兩委”班子的溝通與交流,進一步統一思想,,牢固樹立起為民服務意識,,使村級班子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顯著增強,。擁護謀實事,,贏得群眾“村黨支部書記是黨員群眾的主心骨、當家人,,一定要多想農村如何發(fā)展的事,,要多做對集體,、對群眾有利的事!”這句話,,馬翠珍時常掛在嘴邊,,更是她工作的寫照。就是憑借著這種老實做人,、踏實做事的作風,,她很快打開了工作局面。
上任之前,,村里垃圾成堆,、道路坑洼不平,群眾出行經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群眾的期盼,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馬翠珍上任后,,著手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行路難”。
說來容易,,做來難,。修路需要大筆資金,還涉及到拆遷任務,,一些黨員心有疑慮,。“再難,也要上,,一定要把路修好,。”馬翠珍從家里拿出10萬元作為修路資金,在她的帶領下,,村“兩委”班子迎難而上,,憑著拼勁、闖勁,,順利解決了資金和宅基地拆遷難題,。2012年底,全村三條總長1600多米,、寬4米的主干道完成高標準硬化,。
67歲的老支書白本立說:“這幾年,村里變化真大,,道路寬敞,,百姓舒心,村風民風和諧。馬書記眼界寬,,辦事實,,真是我們的好書記。”
“好書記”這個名號,,馬翠珍當之無愧,。村里集體經濟薄弱,村委會房屋破舊不堪,,陰天下雨無法工作,。為改善辦公條件,馬翠珍又墊資15萬元,,新建了160多平方米的村委會辦公室,,還配齊了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施,。
三年多來,,馬翠珍帶領村民硬化田間路23000平方米,硬化村內主干道6000多平方米,;開展面貌提升行動,,解決了垃圾亂堆亂放問題;新上2臺變壓器,,解決了村民澆地難題,;安裝監(jiān)控設施,確保村子安全有序……
好事實事連連,,引來黨員群眾的一致贊譽,。然而,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馬翠珍并不滿足,,她正籌劃著一個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項目,,讓村民們早日過上更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