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總是哈哈大笑的老爺子閻肅走了,,他留給了人們大量的經(jīng)典作品,,以及品味不盡的人生故事。
幾天以來,,悼念閻肅的文章、跟帖遍布各種信息平臺,。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對這位耄耋老人給予了高度評價,對他的離世,,表達熱切關注,、真誠悼念。在觀點多元化的時代,,這種輿論評價和大眾情感的高度一致尤為可貴,。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閻肅現(xiàn)象”?一個最直觀的原因就是,老藝術家閻肅窮其一生,,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影響幾代中國人的經(jīng)典作品,。
藝術家靠作品說話,閻肅的一生是追求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生,。他以畢生精力,,創(chuàng)作了歌劇《江姐》、京劇《紅色娘子軍》,、歌曲《我愛祖國的藍天》《長城長》等眾多膾炙人口的藝術作品,,謳歌時代、服務人民,、鼓舞精神,、滋養(yǎng)人心。一代又一代人看著閻肅的戲,、哼著閻肅的歌長大,,因為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穿透力,他的作品已經(jīng)深刻地影響了社會文化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了社會審美和大眾情趣,。
把閻肅的作品放在歷史的坐標中去看,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創(chuàng)作的一千多部作品,,很多都是人們心中的經(jīng)典,,唱出了人們的心聲,也是時代的印記和標識,。“下海”大潮涌動時,,他創(chuàng)作《軍營男子漢》,以戰(zhàn)士的獨白闡釋從軍的光榮,,唱出改革開放初期官兵的精神風貌,;改革開放需要精神動力時,他用電視劇《西游記》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激發(fā)人們沖破思想枷鎖,、勇于探索實踐的豪情壯志……與時代同行,讓閻肅永葆藝術青春,。
貼近基層,、用大白話創(chuàng)作,又滿懷真情實感,、自成風格,,也是閻肅備受民眾喜愛的一個原因。他努力追求作品的雅俗共賞,,把很多嚴肅的指令性任務,,變成了富有情感和哲理的經(jīng)典,。《霧里看花》《紅梅贊》等一大批作品,,實現(xiàn)了嚴肅題材的生活化表達,,提升了創(chuàng)作的內(nèi)涵和價值。這些“頂天立地”的作品穿透了話語體系的隔閡,,打通了兩個輿論場的壁壘,,叫好又叫座,殊為難得,。
人們深情悼念閻肅,,表達的既是對這位“時代楷模”“人民藝術家”的緬懷,也是對文藝創(chuàng)作提出的訴求和期許,。今天,,改革發(fā)展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社會觀念思潮趨于多元,,人們迫切需要更多膾炙人口,、提振精神的作品。時代在變,,人們對篤定恒心,、傾注心血作品的欣賞不會變;對“鐵馬秋風”“戰(zhàn)地黃花”“樓船夜雪”“邊關冷月”的向往不會變,;對德藝雙馨,、虛懷若谷的藝術家的敬仰不會變……這些,正是“閻肅現(xiàn)象”留給世人的啟示,。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不折不從,、亦慈亦讓的胸懷風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從藝精神,,讓這位藝術家的精神遺澤長留人間,。他用生前歌,、生后名,,無聲地標注了文藝工作者應有的追求和理想,這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引領,。(李思輝)
![]() |
圖為2011年11月23日,田華,、閻肅等文藝界人士出席解放軍代表團分組會議,。22日至25日,,中國文聯(lián)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
![]() |
2012年10月29日,,空政文工團青年歌手文欣的“我心飛翔”個人公益獨唱會的新聞發(fā)布會在京舉行,。閻肅為現(xiàn)場觀眾介紹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