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民政部發(fā)布通知,,對《慈善組織認定辦法(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根據這份意見稿,《慈善法》實施后,,未作為慈善組織登記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不得再申請慈善組織的認定,。
“這意味著我國將進一步規(guī)范慈善組織的認定工作,。”慈善研究學者王?t告訴記者:“這也是為了配套《慈善法》實施的一項必要舉措。”
通過認定明確哪些社會組織是慈善組織
今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慈善法》中規(guī)定,,我國的慈善組織將有“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三種形式。
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副局長黃茹表示,,這三種組織形式就是目前在民政部門登記的三類社會組織,,即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登記的基金會、按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登記的社會團體,,以及按照《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登記的民辦非企業(yè)單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民辦醫(yī)院,、民辦養(yǎng)老院,、民辦博物館、民辦社會工作機構等組織,,都是民辦非企業(yè)單位,。在今年新頒布的《慈善法》中,已經把“民辦非企業(yè)單位”改稱為“社會服務機構”,。
截至2015年底,,在各級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組織共有66萬多家,其中民辦非企業(yè)單位近33萬家,。
“一提起慈善事業(yè),,公眾往往立刻聯(lián)想到基金會等捐贈財產參與慈善事業(yè)的重要組織載體。”王?t說:“但慈善事業(yè)的受益對象往往不僅需要資金資助,,也需要慈善服務,。”社會服務機構中以專業(yè)服務為專長的慈善組織,就是向受益對象提供無償專業(yè)服務,。
據了解,,這類專業(yè)的慈善服務包括慈善醫(yī)院為交不起醫(yī)療費的病人提供的無償手術治療,非營利性教育機構為貧困學生提供的免費教育培訓,,非營利性養(yǎng)老機構為交不起護理費的老年人無償提供食宿和護理,,殘疾人服務機構為殘疾人提供的康復服務,法律援助機構向交不起律師費的困難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社會工作機構向陷入社會關系調試困境的人員提供社會工作服務等等,。
記者查閱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的社會服務機構按照《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登記暫行辦法》分為教育,、衛(wèi)生,、文化、科技,、體育,、勞動、民政,、中介服務,、法律服務以及其他類,,共計十大類,除了中介服務和其他這兩類的業(yè)務范圍公益性不強,,另外八類多數(shù)符合《慈善法》對業(yè)務范圍的要求,。
但由于歷史原因,社會服務機構中有部分組織產權并不清晰,,逐利傾向也比較嚴重,,已經偏離了非營利組織的宗旨,公益慈善性不強,。“所以需要進行專業(yè)的認定,。”王?t說。“值得注意的是,,慈善組織是社會組織中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的社會組織都能成為慈善組織。此次出臺的《慈善組織認定辦法(征求意見稿)》,,就是要明確哪些社會組織能夠成為慈善組織,。”
三類組織采取兩種不同認定原則
我國《慈善法》明確,我國的慈善組織包含“基金會,、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三種形式,。對這三類組織的認定,,征求意見稿采取了兩種不同的原則。
按照征求意見稿,,確定了民政部門對三類組織認定采取兩種不同的原則,,分別是對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的“依申請認定”原則和對基金會的“直接認定”原則,。
征求意見稿規(guī)定,,《慈善法》公布前已經登記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可以在《慈善法》實施之后按照本辦法的規(guī)定,,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洞壬品ā饭贾霸O立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應當在《慈善組織認定辦法》施行之日起5年內提出認定為慈善組織的申請,。
而基金會就簡單的多,,可以在《慈善組織認定辦法》實施之日起一年內,直接到原登記的民政部門換發(fā)標明慈善組織屬性的登記證書,。
據了解,,這是考慮到《慈善法》的立法本意以及基金會登記管理的實踐,。由于我國的基金會本質上具有慈善組織屬性。因此在進行認定時,,對基金會采用直接認定為慈善組織的方式,,而不是按照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yè)單位在5年內依申請認定的制度設計,。
征求意見稿還規(guī)定,,《慈善法》實施后,未作為慈善組織登記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不得再申請慈善組織的認定。
據記者了解,,這是因為《慈善法》已經明確規(guī)定了慈善組織成立的條件,、程序和組織形式,《慈善法》實施后擬成為慈善組織的,,應當由申請人確定一種組織形式(可以選擇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后,,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法人登記,,并在辦理法人登記的同時,同步確定其慈善組織屬性,。
認定為慈善組織需符合八項條件
征求意見稿明確,,被認定為慈善組織的社會團體、社會服務機構,,應當符合八項條件,。
首先就是要以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業(yè)務范圍符合《慈善法》第三條的規(guī)定,。按照《慈善法》第三條,,慈善活動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財產或者提供服務等方式,,自愿開展的公益活動,。包括扶貧、濟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殘,、優(yōu)撫;救助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wèi)生事件等突發(fā)事件造成的損害,;促進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等事業(yè)的發(fā)展;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符合本法規(guī)定的其他公益活動,。
其次,社會組織申請時的上一年度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符合國務院民政部門關于慈善組織的規(guī)定,。據民政部有關負責人向媒體透露,,這是意在一方面通過申請前一年的“試運行”和行為檢測,督促申請人慎重選擇,、量力而行,,另一方面是征求意見稿認為非慈善組織驟然變更為慈善組織,可能不符合公眾的認知,,也影響慈善組織的公信力,。
“不以營利為目的”也是征求意見稿認定必須符合的條件之一。征求意見稿明確,,申請認定的社會組織,,其收益和營運結余主要用于章程規(guī)定的慈善目的;財產及其孳息不得以任何形式在發(fā)起人,、捐贈人或者慈善組織成員中分配,;章程中有關于剩余財產轉給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其他慈善組織的規(guī)定。
此外,,還要求要有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組織章程,;有自己的名稱和住所;有必要的財產,;內部治理結構健全,有明確的決策,、執(zhí)行和監(jiān)督機制,,有健全的財務制度;以及符合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條件,。據新華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