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讓行人和非機動車已成為絕大多數(shù)司機的習慣,,市民從站在斑馬線上不敢走,,也開始適應被禮讓
□本報記者程文昭,、趙夢怡
2017年8月4月,,我市在全市發(fā)出了“文明禮讓斑馬線”倡議書,倡議市民文明出行,。同時,,市公安交警大隊嚴格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在重要路段對“機動車遇行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時未停車讓行的”違法行為進行電子警察抓拍,。
如今,,半年的時間過去了,斑馬線前的情況又是如何呢,?帶著疑問,,記者進行了走訪。
文明出行,,車讓人成為常態(tài)
鏡頭一:1月26日下午,,在中山路與建設街大世界附近的交叉口,盡管一直有右轉向的機動車,,但在斑馬線前,,遇到過馬路的行人,大部分機動車都選擇了減速慢行,,主動禮讓,。
鏡頭二:1月27日早上8點多,在中山路與自來佛街交叉口,,記者看到,,該路口各類交通設施非常齊備,四方向人行道均有單獨的信號控制燈和等候區(qū)域,,而且路口施劃有右轉專用行車道,,使得行人與機動車輛的交通沖突點大幅減少。盡管正值早高峰,,但大部分機動車在斑馬線前都能做到禮讓行人,。
鏡頭三:1月28日下午1點多,在中山東路東門街附近,,一輛紅色小轎車由東向西行駛,,在看到斑馬線上有行人等待過馬路后,主動減速,,并停車讓行,。斑馬線上的行人揮手向司機致謝,,并快步通過,。
如今,,在我市,斑馬線前機動車主動禮讓行人的現(xiàn)象已經很常見了,。不管是斑馬線上方有沒有電子抓拍裝置,,大街小巷,斑馬線前,,面對橫穿馬路的行人,,絕大多數(shù)司機都會減速慢行并禮讓。
“我剛去信譽樓超市買了點兒菜,,這商場外面每天車流量都很大,,以前,只要是從這兒買完菜回家,,過馬路時都得站在路邊兩頭看,。”家住南環(huán)路齒輪廠家屬院的市民趙立紅說,“現(xiàn)在,,除了極個別的司機,,大部分司機看見行人就會讓行,過馬路時心里踏實多了,。”
車讓人的一幕,,對于機動車司機來說,也是逐步適應的,。“剛開始也不適應,,覺得車速提不起來。”司機李思宇說,,一開始他對此項規(guī)定頗有抵觸情緒,,對行人也不太在意。但之后由于沒有禮讓行人,,李思宇收到了一張罰單,。“罰了這一回,一下長了記性,!現(xiàn)在不管拍不拍,,只要看見斑馬線,我就下意識踩剎車,。”
李思宇說:“其實也不光是怕挨罰,,進入采暖期以后,因為限號,,我也有騎自行車,、走路上班的時候,換個角度體驗下在斑馬線前被禮讓,,一下子覺出禮讓的重要性來了,,確實安全,。”
多措并舉,讓出行更安全
禮讓斑馬線逐漸深入人心,,把過去人們主張禮讓行人和非機動車的想法變成了現(xiàn)實,。邊夢帆是一名輔警,負責中山路與清風路交叉口,。特殊的職業(yè)使他很早以前就開始關注車讓人問題,。“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很容易造成人車碰撞事故,從而對行人造成人身傷害,,甚至導致死亡,。多一點耐心,多一點禮讓,,才可以讓我們的道路交通更和諧,。”邊夢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