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即將到來,在你的眼中“年味兒”是什么,?是過年時媽媽做的一大桌年夜飯還是和家里人聚在一起品頭論足看春晚?在一些老人看來,,“年味兒”不只是吃喝玩樂,,更是一種民俗文化的傳承。
65歲的退伍軍人王軍發(fā),,一大早便笑的合不攏嘴。原來,,由開元鎮(zhèn)黨委,、政府和東忽村農(nóng)閑書畫院共同舉辦的“宣傳十九大,寫春聯(lián)送萬福”活動剛為他送去了散發(fā)墨香的春聯(lián)、福字,。“家里的年貨早就備好了,,就差祝愿的春聯(lián)、福字了?,F(xiàn)在,,我的年貨可是齊全嘍。”王軍發(fā)滿臉幸福地說,。
2月10日,,記者在農(nóng)閑書畫院教室看到,,20余位書法家正緊張地書寫著用于贈送的春聯(lián),、福字卷軸等作品。“‘過大年,,貼春聯(lián)’是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tǒng),。我們書畫院自2014年成立以來,寫春聯(lián),、福字等作品免費送給村民,,5年來從沒間斷。”書畫院創(chuàng)始人王少輝說,。幾年來,,書畫院送春聯(lián)、福字的范圍越來越大,,由本村起步,,進而周邊鄰村,現(xiàn)在已惠及全鎮(zhèn)村民,。
“農(nóng)閑書畫院送春聯(lián),、福字,不僅營造了濃郁的節(jié)日氛圍,,推動了民俗文化的傳承,,對全鎮(zhèn)精神文明建設所起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開元鎮(zhèn)宣傳委員王玉珍說,。
創(chuàng)作現(xiàn)場,,還有眾多趕來“定制”作品的村民。“日新月異雄雞去,,國泰民安玉犬來”“吉星高照家富有,,大地回春人安康”……被“點名”的春聯(lián)一一從書法家的筆下瀟灑飄出。拿到作品的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人群邊緣,一位不大與人交流、稍顯突兀的中年漢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叫魏亮,,是長安路大寺頭村人,為求墨寶,,騎了半個小時的三輪車趕來這里,,“書法家手寫的春聯(lián)是不一樣的,水平高,、夠氣派,、有年味、最能添福氣,。”他撓著頭憨厚地說,。
魏亮今年34歲,常年跟著工程隊在北京打工,,“近幾年,,建筑和房地產(chǎn)行業(yè)不景氣,活兒比往年少了不少,,回家過年的日期也一年比一年早,。”手里捧著剛剛寫好的春聯(lián),魏亮充滿期待地談起新年愿望,,“希望明年的活兒多一些,,雖然辛苦,但我不怕苦,。只要忙起來,,心里就踏實了。”
東忽村黨支部書記尚振英展開剛寫好的春聯(lián)仔細端詳著:“上聯(lián)是永存本色民心順,,下聯(lián)是不忘初心春意濃,,橫批是政通人和”。“這幅對聯(lián)筆勢蒼勁有力,,內容緊跟形勢,,掛在村委會大門的兩邊,想想心里都舒坦,,真是氣派,!”
“這幾天我們已創(chuàng)作了春聯(lián)、福字近千幅,,分別送給了退役軍人,、現(xiàn)役軍人家屬、老黨員,、老干部,、建檔立卡貧困戶等,。”王少輝說,“從今天到大年三十還有5天時間,,這5天里,,我們還將組織更多的書法家書寫作品,把春聯(lián),、福字送到全鎮(zhèn)的每一個村,。”
這邊農(nóng)閑書畫院活動搞得熱鬧,那邊龐村鎮(zhèn)東丈村三惜堂書畫院也搞起了首屆送春聯(lián),、福字文化活動,。東丈村黨支部書記趙福振表示:“迎春送福寫春聯(lián)活動不僅拉近了鄰里之間的距離,更營造了歡樂,、喜慶,、祥和的新春氛圍。”
東丈村的村民通過喇叭得知三惜堂送春聯(lián),、福字的活動后,,前來觀看的絡繹不絕,。人聲逐漸鼎沸,,但書法家們的筆絲毫沒受影響,短短的時間,,就書寫出了上百幅寄托新春祝福的對聯(lián)和“福”字,,村民們個個歡喜不已。
趙福振說,,現(xiàn)場活動結束后,,還將把“春聯(lián)”、“福”字送到村里的老人家中,。“快過年了,,為村里的老人們送去節(jié)日的祝福,與他們談談心,,聽聽他們對村里工作的意見建議,,以更好的開展來年的工作。”
火紅的對聯(lián),,既是對即將過去的一年最美的總結,,也是對來年生活的美好期盼。
記者趙海濤,、見習生白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