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靜回歸崗位,,恢復到以前的工作狀態(tài),。記者張玉鳳
“護士,麻煩換液,。”“好的,馬上就來,。”4月17日,,是省七院支援湖北醫(yī)護人員趙靜回歸崗位的第3天,她已經(jīng)迅速恢復到以前的工作狀態(tài),。
趙靜是省七院呼吸內(nèi)科護士,,2月15日下午,我市第一批支援湖北醫(yī)療隊出征,,趙靜和其他9名隊友一起,,隨河北省醫(yī)療隊當日晚間抵達武漢。
上崗前,,需要接受嚴格的培訓,。“進出隔離病房需要經(jīng)過一系列的流程,必須要有兩層口罩,、兩層帽子,、兩副手套等雙層防護,穿脫防護服的流程就要3個小時左右”,,培訓過程反復強調(diào)了防護服的穿脫順序,,趙靜不敢掉以輕心,生怕哪一個步驟沒做好就會感染到自己,。
經(jīng)過幾天的培訓,,趙靜具備了進艙所需要的個人防護和診治能力,隨后,,進入武漢市漢陽方艙醫(yī)院開始護理工作,。
有的醫(yī)護人員穿上防護裝備進艙后會出現(xiàn)頭暈、惡心等不適癥狀,,而趙靜的不適特別明顯,。“隊友勸我,實在不行就先出艙,但是如果我提前出艙,,其他隊友的工作量就會增加,,所以我調(diào)整自己的呼吸,放慢速度,,讓自己盡快適應,。”慢慢的,趙靜適應了這種工作狀態(tài),,不適也隨之消失,。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在關(guān)鍵時刻掉鏈子。”趙靜笑著說,。雖說克服了最艱難的時期,,但穿起防護服投入工作仍然不容易。“防護服穿起來很笨重,,經(jīng)常是剛穿戴好就出一身汗,,一個班6個小時,衣服濕了干,,干了濕,,期間不能吃飯、喝水,、上廁所,,真的挺難熬。”趙靜說,,怕?lián)尾蛔?,她和隊友們?jīng)常工作前吃一片巧克力。
在方艙,,雖然很累,,但趙靜感觸最多的卻是“暖心”。
在這里,,趙靜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護理病人,,發(fā)放口服藥、量體溫,、測血壓,,為病人領(lǐng)飯、發(fā)飯,,幫他們解決各種各樣的生活問題,。
其中一位50多歲的患者,讓趙靜印象深刻,。每次趙靜為他測指脈氧時,,他把手伸出來,,然后會把臉轉(zhuǎn)過去,背對著趙靜,。這個下意識的小動作,,讓趙靜很是感動:“我明白他是怕傳染給我們,他用自己的行動在為我們著想,。”
趙靜告訴記者,,患者們都很體諒人,知道她們穿的厚重,,又悶又熱,,常對她們說,盡量不要動,,還會主動幫著她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很多病人在給家人打視頻電話時,就會主動過來,,讓家人給我們打招呼,,說這就是照顧我的護士,讓家人也認識認識我們,,還有很多病人要求和我們合影留念,。”趙靜說,,“在方艙,,醫(yī)患之間互敬互愛,和諧相處,,感覺就像一個溫馨的大家庭,。”
3月17日,接到第二天返家的通知,,趙靜很高興:“這說明武漢的疫情已經(jīng)控制住了,,可以見到久違的家人了。”
回憶起在武漢的種種,,除了對戰(zhàn)友和患者的不舍,,還有對家人的牽掛。家里的事情,,全權(quán)交給了愛人武剛,。武剛現(xiàn)任東亭民政事業(yè)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自從大年初二返回工作崗位后,,他同樣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線,,很少回家。這次,,趙靜去武漢支援,,武剛除了照料兒子,、父母,還要兼顧工作,,整個人處于“連軸轉(zhuǎn)”的狀態(tài),。
3月8日晚,趙靜的婆婆因右臂骨折,,緊急住進了醫(yī)院,。考慮到趙靜家的實際情況,,經(jīng)過商議,,省七院領(lǐng)導班子決定為老人安排一名護理人員協(xié)助護理。
“平時通過和家人通電話,,知道政府和單位領(lǐng)導給予我的家人很多照顧,,這讓我們非常感動,也讓我在千里之外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趙靜說,,后方的支持與舉措,讓她安心的同時,,有了更多精力照料病人,。
3月18日,趙靜完成使命順利歸來,。32天的武漢之行,,讓她對自己的職業(y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將把武漢之行作為一段不一樣的人生經(jīng)歷,,銘刻在心里,。”趙靜說,未來如果國家有需要,,她依然會選擇沖在第一線,,踐行“白衣天使”的使命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