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七夕,,人們的第一反應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把七夕等同于中國的情人節(jié),。在古代,,七夕的確和牛郎織女傳說關系密切,但它是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jié)日,,這一日女子會訪閨中密友,、祭拜織女、切磋女紅,、乞巧祈福,,因此七夕又有“女兒節(jié)”的稱謂。女性歡天喜地競技娛樂的日子,,男子也湊個熱鬧在一旁欣賞,,男女定情只是“女兒節(jié)”盛會中的副產(chǎn)品。“七夕”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詩經(jīng)》時代,,人們就對牛郎織女的天象有所認識,在東漢時就出現(xiàn)了人格化的描寫:“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七夕乞巧,這個節(jié)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jié)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七夕乞巧,這個節(jié)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jié)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