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步戰(zhàn)勝新冠疫情的老撾,,無論是水電站,、水泥廠還是醫(yī)院,一個個中老合作項目順利推進,中老建設者并肩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友情在不斷加深。
老撾首都萬象東南約200公里處,,從廣袤的湄公河沖積平原向北剛進入山區(qū),,就能看見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這里就是由中國電建水電三局承建的南屯1水電站,。
31歲的附近村民坎拉,,在電站工地上工作已半年多,。他對記者說:“這是一個能促進我們家鄉(xiāng)發(fā)展的項目,自己想為這個項目貢獻力量,。”
坎拉有5個姐妹,,他是父母唯一的兒子,家里負擔較重,,但在工地上的工作讓他有了不錯的收入,。“我正準備蓋自己的新房子,就蓋在我父母的房子旁邊,。這個項目給當地百姓提供了很多工作機會,,同時也促進了老撾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
萬平是電站工地所在地納夸村的村長,,他學過汽修,,在工地找到了設備檢修的工作。“我很高興成為公司員工,,公司為老撾員工創(chuàng)造了收入,。”他說:“工作中還能接觸到新東西,學習到很多公司帶過來的技術和設備使用技能,。”
到工地工作的當地村民有1000多人,,都希望公司越來越好。
萬象北部100公里處的深山里,,有一座現代化的大型水泥廠——紅獅水泥廠,。由于采用水泥生產新技術及先進的環(huán)保管理,這家中國公司投資的工廠在青山綠水里并不違和,。
“以前去萬象要渡河,。紅獅來后修建了道路橋梁,還不收費,,來往方便多了,。”水泥廠所在村的村長貢帕里對建廠后村里發(fā)生的變化娓娓道來。“1999年擔任副村長時,,村民靠天吃飯,,以種地為主,生活貧困,。在2016年紅獅水泥廠建廠時,,村民紛紛參與,收入增加了,,生活變好了,,房子蓋起來了,這都是紅獅的功勞。”
記者到村里采訪時,,46歲的村民本勇正在蓋新房子,。“兒子自紅獅建廠就在廠里工作,村里及周邊上過學的年輕人很多都在廠里上班,,紅獅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就業(yè)機會,。村民有了收入,可以把孩子送出去學習,,非常感謝,。”本勇的三兒子在萬象老撾國立大學學習化學專業(yè),本勇說最想讓兒子學中文,,“如果有條件或者有機會非常想學(中文)”,。
53歲的賽亞馮在紅獅水泥廠附近開了一個加油站。他說:“紅獅水泥廠開業(yè)時就建了加油站,,這里經營挺好的,。”
增加了收入,增長了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增進了感情。
在萬象市中心,,正在建設的中國援助老撾瑪霍索綜合醫(yī)院項目是中國目前對外援助中規(guī)模最大,、床位最多、投資最大的醫(yī)院項目,,也是老撾規(guī)模最大,、科室設置最全的綜合性醫(yī)院和最重要的醫(yī)學教學基地。37歲的彭薩萬來自老撾北部山區(qū)的烏多姆賽,,一個人從家鄉(xiāng)來到萬象謀生,。
問起和中國朋友一起工作的感覺,彭薩萬說:“感到高興,、滿意,,可以學習中國專家、技術人員的經驗,。醫(yī)院建成后會大大提高老撾的技術水平,。通過與中國進行技術交流促進老撾的發(fā)展,真好,。”
在南屯1水電站工地工作的坎拉眼看著生活越來越好,,他說等項目完成了,“如果項目公司愿意帶著我,,我也愿意跟著走”,。
新華社記者章建華,、杜大鵬 新華社萬象10月25日電
老撾首都萬象東南約200公里處,,從廣袤的湄公河沖積平原向北剛進入山區(qū),,就能看見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這里就是由中國電建水電三局承建的南屯1水電站,。
31歲的附近村民坎拉,,在電站工地上工作已半年多,。他對記者說:“這是一個能促進我們家鄉(xiāng)發(fā)展的項目,自己想為這個項目貢獻力量,。”
坎拉有5個姐妹,,他是父母唯一的兒子,家里負擔較重,,但在工地上的工作讓他有了不錯的收入,。“我正準備蓋自己的新房子,就蓋在我父母的房子旁邊,。這個項目給當地百姓提供了很多工作機會,,同時也促進了老撾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
萬平是電站工地所在地納夸村的村長,,他學過汽修,,在工地找到了設備檢修的工作。“我很高興成為公司員工,,公司為老撾員工創(chuàng)造了收入,。”他說:“工作中還能接觸到新東西,學習到很多公司帶過來的技術和設備使用技能,。”
到工地工作的當地村民有1000多人,,都希望公司越來越好。
萬象北部100公里處的深山里,,有一座現代化的大型水泥廠——紅獅水泥廠,。由于采用水泥生產新技術及先進的環(huán)保管理,這家中國公司投資的工廠在青山綠水里并不違和,。
“以前去萬象要渡河,。紅獅來后修建了道路橋梁,還不收費,,來往方便多了,。”水泥廠所在村的村長貢帕里對建廠后村里發(fā)生的變化娓娓道來。“1999年擔任副村長時,,村民靠天吃飯,,以種地為主,生活貧困,。在2016年紅獅水泥廠建廠時,,村民紛紛參與,收入增加了,,生活變好了,,房子蓋起來了,這都是紅獅的功勞。”
記者到村里采訪時,,46歲的村民本勇正在蓋新房子,。“兒子自紅獅建廠就在廠里工作,村里及周邊上過學的年輕人很多都在廠里上班,,紅獅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就業(yè)機會,。村民有了收入,可以把孩子送出去學習,,非常感謝,。”本勇的三兒子在萬象老撾國立大學學習化學專業(yè),本勇說最想讓兒子學中文,,“如果有條件或者有機會非常想學(中文)”,。
53歲的賽亞馮在紅獅水泥廠附近開了一個加油站。他說:“紅獅水泥廠開業(yè)時就建了加油站,,這里經營挺好的,。”
增加了收入,增長了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增進了感情。
在萬象市中心,,正在建設的中國援助老撾瑪霍索綜合醫(yī)院項目是中國目前對外援助中規(guī)模最大,、床位最多、投資最大的醫(yī)院項目,,也是老撾規(guī)模最大,、科室設置最全的綜合性醫(yī)院和最重要的醫(yī)學教學基地。37歲的彭薩萬來自老撾北部山區(qū)的烏多姆賽,,一個人從家鄉(xiāng)來到萬象謀生,。
問起和中國朋友一起工作的感覺,彭薩萬說:“感到高興,、滿意,,可以學習中國專家、技術人員的經驗,。醫(yī)院建成后會大大提高老撾的技術水平,。通過與中國進行技術交流促進老撾的發(fā)展,真好,。”
在南屯1水電站工地工作的坎拉眼看著生活越來越好,,他說等項目完成了,“如果項目公司愿意帶著我,,我也愿意跟著走”,。
新華社記者章建華,、杜大鵬 新華社萬象10月2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