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 段世文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騰格里沙漠一路肆虐,,所到之處,滿目黃沙,,綠色消退,,生機漸淡。行至寧夏甘肅內(nèi)蒙古三省區(qū)交界處,,與浩浩蕩蕩的黃河打了個照面,,然后,就再也無法前行,。大漠,,孤煙,黃河,,落日,,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千古壯觀,在寧夏中衛(wèi)沙坡頭這個小地方,,呈現(xiàn)于世人面前,。
大漠,,孤煙,黃河,,落日景象
擋住騰格里沙漠前進步伐的,,不是黃河,是沙坡頭智慧的勞動人民,。
沙進人退,,干旱少雨,有沙漠的地方人類不宜生活居住,,這是天律。
當?shù)赜幸环N樹,,叫檸條,。為了活下去,它可以把根扎到地下三十米,。沙坡頭人跟檸條一樣,,也擰。黃沙漫天的年代,,也不能讓他們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園,。國家也不希望沙漠繼續(xù)推進,帶來災難性后果,,于是,,當?shù)厝碎_始與大自然搏斗。在沙坡頭,,進入騰格里沙漠的地方,,幾個蒼勁的大字“向沙漠進軍”書寫在碑上,自有一種豪邁的氣概,。
黃沙上鋪上一米見方的麥草格子
蒼天鐘愛堅韌的人,。上世紀五十年代,當?shù)貛讉€治沙的年輕村民,,玩鬧時無意中發(fā)現(xiàn),,黃沙上鋪上一米見方的麥草格子,沙子就被捆住手腳,,不再前移,。這一發(fā)現(xiàn),迅速得到大面積推廣,,成效顯著,。沙坡頭人趁機引來黃河水,在麥草格子里種上綠樹,。一片片綠洲長了出來,,與黃河邊的綠地連成一片,,騰格里沙漠在此止步,且步步后退,。這一創(chuàng)舉,,舉世矚目,被譽為世界奇跡,,聯(lián)合國高度贊譽,,并在全球推廣。
勤勞的沙坡頭人踴躍參與治沙
在沙坡頭人的勤勞和汗水灌溉下,,比大詩人筆下的千古壯觀更壯觀的一幕出現(xiàn)了,。
黃河水從甘肅黑山峽流入中衛(wèi),途經(jīng)沙坡頭,,拐了270度大彎,。從高空俯瞰,巍巍香山橫亙黃河之陰,,浩瀚騰格里沙漠綿延黃河之陽,,一水中分, 形成了一副天然太極圖,。舉目仰望,,騰格里沙漠上,帳篷,、駱駝,、卡丁車,游人如織,,歡聲笑語,。站在沙漠高丘處,往東看去,,低平處,,居然是一座現(xiàn)代化的城。怎么看都是海市蜃樓,。其實是中衛(wèi)城,。沙漠與黃河之間,是一塊大綠洲,,長著郁郁蔥蔥的棗樹,、梨樹、檸條,、花棒,,也長著郁郁蔥蔥的花和草。走出其外,大漠荒涼,,炙熱逼人,。置身其中,綠意盎然,,通體清涼,,誰能想到這里是沙漠邊?南方來的朋友個個贊不絕口,,有西北之壯闊雄渾,,有南方之秀麗清雅。
俯瞰沙坡頭景區(qū),,有沙漠,,有綠洲,有黃河,,有高山
這里人檸,,但是不笨。有沙漠,,有綠洲,有黃河,,有高山,,這是世界奇跡。聰明的沙坡頭人將這塊地方規(guī)劃出來,,形成了一處絕好的旅游景區(qū),。一步步發(fā)展至今,如今已經(jīng)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沙漠生態(tài)自然保護區(qū),。每年接待游客上百萬,收入近三億元,。
景區(qū)門口,,有兩個大水車。黃河水車,,咿咿呀呀響了不知道多少年,。如今不再咿咿呀呀,成了景觀的一部分,。每周,,水車前都有各種演出,供游客娛目樂耳,。
游客高興的坐在羊皮筏子上漂流
再往里走,,是羊皮筏子。千百年來,黃河九曲十八彎,,每個灣里都有羊皮筏子,。這是黃河上很重要的一種渡乘工具。羊皮筏子,,就是那首名叫《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的歌,,就是羅中立的那幅名叫《父親》的畫,滄桑,,厚重,。如今,這些羊皮筏子和黃河水車一道,,都代表著黃河文化,,供人觀賞,更成了當?shù)厝速嶅X的游玩項目,。
沙坡頭景區(qū)里的棗林
走進沙坡頭景區(qū),,滿目蒼翠。緊挨著黃河,,這里居然有一片棗樹林,,棗林綠得醉人,每棵棗樹上都掛著一個銘牌,。沙坡頭景區(qū)副總經(jīng)理朱文軍,,一位始終笑容可掬的中年漢子,告訴我們,,這些棗樹,,都有三百年以上歷史,如今依然能掛果,。游客坐車一路穿越沙漠穿越荒涼而來,,突然進入一片青翠,看著棗樹上一顆顆綠色的小棗,,時光錯亂感頓生,,更感慨造物神奇。
沙坡頭以沙命名,,反倒有不少泉水,。
更神奇的是,沙坡頭這一大片綠洲里,,居然有泉水,。西北千年苦寒,極度缺水,,因此,,地名以水以泉以井命名的就格外多,興泉、中泉,、營盤水(迎盼水),、三眼井。一眼泉,,一口井,,就是一個村落,一方人,。其實都是討個好彩頭,,給苦寒的生活尋找點希望而已。沙坡頭以沙命名,,反倒有不少泉水,。十幾眼汩汩泉水,不知是來自于黃河,,還是來自于大漠深處的綠洲,,從黃沙底下流出,清澈可人,,慢悠悠,,順勢流淌,滋養(yǎng)生靈,,讓沙坡頭景區(qū)有了更多靈性,,也讓沙坡頭的綠色更加濃郁。
許許多多的農(nóng)戶,,買來駱駝,在沙漠里馱著游客體驗沙漠風情,。
當?shù)氐陌傩赵?jīng)為了抗擊風沙奮斗奉獻,,如今跟著沙坡頭沾光致富。許許多多的農(nóng)戶,,買來駱駝,,在沙漠里馱著游客體驗沙漠風情。當?shù)孛裰V:驢是鬼,,摔下來不是胳膊就是腿,;駱駝是神,摔下來不疼,。駱駝不止是沙漠之舟,,更是沙漠神物。當年西北人用駱駝組成商隊,,走西口,,闖關(guān)東,北走平津,南下廣州,。駝鈴聲聲,,不止是因為駱駝行走穩(wěn)健,能負重載物,,更是因為駱駝在茫茫戈壁灘里行走,,一蹄子就能踢死一只惡狼,可以保護這些討生活的人們,,更是因為駱駝貌似笨重,,跑起來尋常汽車追不上。游客騎在駱駝上,,腚下平穩(wěn),,不用擔心安全,極目遠眺,,大漠浩瀚,,豪氣頓生。轉(zhuǎn)一圈回來,,再合個影,。放到朋友圈里,我們也是大漠客,,羨煞多少人,。一頭駱駝一萬多,一年載客收入四五萬,。這筆買賣,,值!誰還說咱沙坡頭人笨,?聰明著呢,。
更有聰明人,幫助景區(qū)開發(fā)出了新項目,。坐高空纜車,,快速從黃河上滑過。腳下是看似緩慢實則兇險的黃河水,,游客戰(zhàn)戰(zhàn)兢兢方敢上纜車,,纜車啟動,黃河上空就是一陣陣驚嚇刺激的尖叫聲,。這種高空纜車項目,,各地景區(qū)都有,談不上出奇,。聰明的沙坡頭人給起了個好名字:飛黃騰達,。飛越黃河,,抵達騰格里。字字扣題,,勝在好意頭,。
飛越黃河,抵達騰格里,。聰明的沙坡頭人給起了個好名字:飛黃騰達,。
景區(qū)里專門為王維塑了像,淳樸的西北人,,用這種方式感謝大詩人神來之筆寫出了沙坡頭的景致,,寫出了西北邊關(guān)氣象邊關(guān)豪情。塑像上,,王維手持一支大毛筆,。憨直的西北人希望詩人的才氣,能給子弟們增添一些文氣,。其實也暗藏了一些小驕傲,。王維的詩,被王國維稱為“千古壯觀”,,但沙坡頭的景觀,,王維的詩還沒寫完,沒寫盡,。沙坡頭的景致比詩人的作品更美,。
沙坡頭景區(qū)里的王維塑像
迎面走來一個胖乎乎的導游,小伙子名叫王越,,九零后,,中衛(wèi)本地人,愛笑,,曾于江西一所大學就讀,,后又到此就業(yè),如今月收入四千多元,。提起景區(qū)景點的故事,滔滔不絕,,如數(shù)家珍,。還自發(fā)編了些快板段子,偶給游客展示,,不時逗大家開懷大笑,。
導游帶著游客在沙坡頭快樂的游玩
沙坡頭的人好像都樂呵呵的。朱文軍是這樣,,王越是這樣,,景區(qū)里的工作人員是這樣,,連來來往往的游客也都跟著樂呵呵的。老天對沙坡頭格外苛刻,,安排了一處千年苦寒之地,。老天沒想到沙坡頭人如此堅韌樂觀,生生把苦日子過出了甜滋味,。也許正是這份樂觀,,沙坡頭人才能發(fā)現(xiàn)治沙良方,打退沙漠,;也正是這份樂觀,,才有了堪稱世界奇跡的沙坡頭景區(qū)。這么看,,老天偏愛樂觀的人,。
“西北美景九十九,最美不過沙坡頭,。”北京來的一位游客突然的一句感慨,,道出了沙坡頭的非同一般。顯然,,沙坡頭擔當?shù)闷疬@樣一句贊嘆,。
攝影:劉泉龍 盧鷹
(部分圖片由沙坡頭旅游景區(q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