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張赫正在調試設備。記者趙夢怡
在河北長安汽車有限公司總裝一車間內,,有處約120平方米的場地,房間簡單質樸,室內擺放的燃油蒸發(fā)控制系統(tǒng)實訓臺,、電動汽車動力系統(tǒng)實訓臺、電動助力轉向系實訓臺,、整車電器排故實訓看板等讓人眼花繚亂,,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張赫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
而在房間最顯著位置,,擺放著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長安汽車“勞動模范”、河北省突出貢獻技師,、河北省能工巧匠等各種獲獎證書,,它的獲得者就是張赫,,也是這個工作室的創(chuàng)始人和領導者。
謙虛進取,,做有干勁的“調試秀才”
1996年,,汽車維修專業(yè)技校畢業(yè)的張赫,先后在勝利客車的汽車大修廠,、保定長城客車的售后服務部工作,,2005年初加入河北長安,成為了總裝車間的一名汽車裝配工,。
“后來因為人員調整,,我轉崗從事汽車調試與維修,原想這是自己的科班專業(yè),,本以為駕輕就熟,,卻遇到了攔路虎,新的工作崗位技術含量很高,,這讓我充分認識到了自己技能的不足,。”張赫笑著說。工作之余,,除了找老師傅請教,,他還自學各種汽車電器維修教材。時間一長,,只要生產中遇到各種難題時大家都會想到他,。
一次,針對“離合撥叉間隙”問題,,張赫通過對多個部件誤差累計分析,,將這一困擾了總裝車間很長時間的難題僅用了3天時間就找到了原因,并為前序調整工位和后序檢測工位都制作了測量工裝,,統(tǒng)一測量方法,,從裝配、調整到檢測制定了一套規(guī)范的操作流程,,使產品合格率由60%提升到98%以上,。
“汽車調試是個‘找茬’的工作,通過自創(chuàng)的‘望,、聞,、聽、感’的方法,,可以對問題車輛進行快速診斷,。”張赫說,通過多年的業(yè)務鉆研及經驗積累,他在基層的一線崗位自創(chuàng)的汽車問題診斷絕招,,攻克了無數個技術難題,。
然而2012年10月,在新長安之星微客上市之前,,張赫卻遇到了自己的“瓶頸期”:試生產過程中,,他發(fā)現該產品中門出現問題,車門間隙尺寸,、關閉力都不達標,。
“從最開始每天調整10臺,到后來每天調整50臺,,一天最少工作十二三個小時,,最終通過大量調整后總結出了經驗,并編制形成了‘張赫調整法’,。”張赫介紹說,,該方法按照將車門“先調平、再調正,、最后調間隙”的思路,,固化為18個操作步驟,并細化到每一個調整動作的力度大小,,并明確調整過程中防止車體漆面碰劃傷以及自檢的注意事項,,同時闡述了調整過程中幾種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
“張赫調整法”在公司推廣后,,不僅調整人員由5組10人減少至3組6人,,而且一次交驗合格率提升近80%,這一方法被河北長安公司推廣到同類產品的中門調整中,。
創(chuàng)新技術,,為企業(yè)解除“難點痛點”
2016年9月,在河北長安汽車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張赫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明確了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yǎng)的功能定位。
“我覺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因為成立工作室的主要目的是想借助這個平臺,,以創(chuàng)帶訓,并通過勞模技師的模范帶動作用,,激勵更多人鉆研技術,。”張赫說,,如何從單打獨斗的個人技能提升,,轉變?yōu)閹ш犖楦銊?chuàng)新的技能帶頭人成為擺在他面前的全新課題。
工作室剛成立不久,,就遇上了第一個難題,,公司某款車型車身出現漏水現象,,原因一一排除,依然找不到癥結所在,。張赫和工作室的成員發(fā)了“狠”勁,,不顧冬季的惡劣環(huán)境,經過反復的修檢,,終于在某一個小零件上找到了問題,,經過聯(lián)合技術部制定措施進行修理,從而保證了500多臺車輛順利下線,。
“我們來自基層的工作者,,并不是需要追求多么高大上的科研項目,就是立足本崗,,解決實際生產中的難題,,這也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過程。”張赫說,。
2019年,,整車下線后,汽車經常出現安全扣扭傷的問題,,了解到這個情況后,,工作室不斷分析、制定方案,,成員每天至少要工作10個小時以上,。“最后,我們從三套方案中選定了一套,,只在安全帶扣的地方增加了一個皮筋,,起到了固定作用,從最開始介入到整改經歷了四個月的時間,。”張赫說,,其實看似簡單的一個創(chuàng)新項目,卻解決了安全扣的一個大難題,,更重要的是為他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幾年間,工作室形成了完備工作運行機制且成果豐碩,。工作室團隊牽頭解決生產線影響質量,、效率的老大難問題9項,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200余萬元,,其中《解決歐諾車型制動器靠盤異響問題》《解決歐諾S后排椅安全帶扣損傷問題》分別榮獲2018,、2019年河北省優(yōu)勝質量科技成果獎;工作室制作的汽車異響聽診器被長安汽車列入獵豹計劃案例進行推廣,被譽為“一把神器在手,,汽車異響全走”,。
傳承工匠精神,為企業(yè)打造“全能選手”
工作室創(chuàng)建以來,,除了個人不斷地創(chuàng)新進步,,張赫還帶領一群年輕的伙伴們不斷創(chuàng)造著不平凡的業(yè)績,培養(yǎng)技師3名,、班組技能骨干員工22人,,為生產線質量體系平穩(wěn)運行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創(chuàng)新工作室有主要成員16人,,包含工程師、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等,。”張赫說,,工作室主要通過以賽代訓的方式建立了“新手變熟手、熟手變能手,、能手變高手”的培訓模式,,再將人才培養(yǎng)劃分為三個平臺,為不同層次的員工提供精準的培訓,,從而樹立員工職業(yè)自信,,發(fā)展員工、成就員工,。
“從工作室成立之初,,師父就一直帶著我,他技藝高超,,講起課來總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大家都特被喜歡聽他講課,,愿意跟著他維修,。”工作室成員耿志強,是一名高級工技能,,主要負責電器調試工作,,2109年榮獲河北省技能大賽冠軍,2020年榮獲河北省選拔賽二等獎,。
說到比賽獲獎,,耿志強還講了一個小故事,。“那是一個國家級的一類大賽,我和師父參加的是汽車維修工項目,,屬于雙人團體賽,,這個項目共有來自全國28個省區(qū)市的122支隊伍進行角逐,,競爭非常激烈,。”耿志強說,“為了能夠取得好成績,,在火車上師父不到5點就起床開始學習理論,。在他的帶動下,我倆借著車廂過道里微弱的燈光一直學習到下車,。”
“不僅要個人進步,、團隊進步,還要帶著更多的人一起進步,。”張赫說,,“我們青年工人從老一代工人的手里接過這個接力棒,所以也要把工匠精神傳遞給更年輕的工人,,這不僅是責任和義務,,更是一種使命”。
在張赫看來,,工匠精神就是“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在工作的過程中精益求精,,做到專心、專注,、追求極致,。在張赫的帶領和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張赫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2018年別評為“長安汽車技能大師工作室”,、2019年被評為“河北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2020年被評為“河北省技能大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