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年27歲,,年輕,、身體好,而且疫情當前,,作為一名醫(yī)生,,支援藁城我義不容辭,。”市中醫(yī)醫(yī)院肝膽脾胃病科醫(yī)師薛晨號堅定地說。
時間回到1月5日凌晨3:00左右,,結束一天核酸檢測任務正在休息的薛晨號,,接到院里打來的電話,,被派到石家莊市藁城區(qū)支援當地核酸檢測工作,馬上就要出發(fā),。薛晨號不顧疲憊,,立刻起身,簡單準備好個人生活用品和衣物就立即趕往匯合地點,。
“當時,,心情既激動又忐忑,激動的是終于能去抗疫一線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忐忑的是怕自己不能勝任這些工作,。”雖說如此,薛晨號卻絲毫沒有猶豫,,毅然踏上了前往“戰(zhàn)場”的車,。
抵達藁城后,顧不上休息,,薛晨號和隊友就開始了緊張的咽拭子采集工作,。“剛開始,工作強度非常大,,記得最長的一次我們工作了近14個小時,。”薛晨號說。為了節(jié)省防護物資,,他和同事們工作期間不喝水,、不吃飯,怕臨時要上廁所,,導致防護物資的浪費,。一天工作結束后,脫下防護服,,薛晨號的嘴唇干裂,,臉上耳朵上也被口罩勒出深深的印記。
在采集咽拭子過程中,,大多數村民伴有焦慮和恐慌情緒,,看見醫(yī)生總是不停問問題。“還要做幾次核酸”“什么時候能結束”“會不會被感染”……每次薛晨號都會耐心地安慰村民,,為他們做心理疏導,教他們如何做防護,,直到他們放松下來,。
除了日常咽拭子采集工作,畢業(yè)于河北中醫(yī)醫(yī)學院的中西醫(yī)結合臨床專業(yè)的薛晨號還擔負起照顧隊友身體的職責,。“因為經常穿著防護服,,飲食不規(guī)律,,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等,,很多隊友都出現了上火,、胃疼、頭暈惡心等癥狀,。出來的急,,藥品帶的有限,所以我就想著用針灸給大家治療,。”薛晨號說,。
于是趁著休息時間,薛晨號跑了好幾個藥房,,買到了針灸的工具,。自此以后,每天結束任務回到駐地,,薛晨號都會給隊員們做一個小時的針灸,,緩解他們身體的不適。“中醫(yī)本來在調理身體上就有優(yōu)勢,,能在這時候派上用場,,我非常開心。”薛晨號笑著說,。
當問起這次支援藁城之行的感想時,,薛晨號說:“去藁城參加疫情防控,這對我是一次難忘的經歷,,我感到非常驕傲和自豪,,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xù)發(fā)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不斷挑戰(zhàn)自己,、突破自己,,創(chuàng)造更大的人生價值。”
見習生周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