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飛跟隨母親學習緙絲技藝。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石家莊12月16日電(李玉素周永)“我從小耳濡目染,在媽媽的影響下喜歡上了緙絲技藝,。”近日,,河北省定州市“90后”緙絲手藝人郭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雖然這種工藝費事費力,,但是“撥來梭往”間用自己的雙手來傳承這門已流傳千年的手工絲織技藝,,是一件很自豪的事。
定州緙絲,,始創(chuàng)于宋代,,采用“通經斷緯”傳統(tǒng)技法織造,因織物的花紋猶如緯線刻鏤而成,,又被稱為“刻絲”,,有“織中之圣”美譽。2021年,,定州緙絲織造技藝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出生于定州市孟家莊村的郭飛說,孟家莊村是河北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緙絲文化是其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村也是南宋緙絲名匠沈子蕃的故里。
據郭飛介紹,,其母親程苗欣是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定州緙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之一,。受母親影響,加之家鄉(xiāng)濃厚的文化氛圍,,郭飛高中畢業(yè)后回到家鄉(xiāng)傳承這門手藝,。
“一幅緙絲作品需要經過落經線、牽經線,、套筘,、挑交等16道工序,每件作品根據其圖案復雜程度及大小尺寸等,,完成的時間也不同,,一幅作品甚至需要兩三年才能完成。”郭飛說,,緙絲是由一根一根的蠶絲線從無到有,,從底色到圖案一點點地做出來,又因為它是純手工工藝,,且作品無法復刻,所以常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
郭飛說,,完成一件緙絲作品最難的就是“坐得住”,這種工藝特別耗時,有時候做一天可能才完成一厘米,。
2018年,,郭飛創(chuàng)作的緙絲作品《一品文官補子圖》在第六屆河北省特色工藝美術精品大賽中榮獲銅獎。
在定州緙絲展覽館,,一幅幅精美“畫卷”圖案逼真,、色澤艷麗,既有大到二米多的山水畫屏風,,也有小到一厘米的耳飾等緙絲作品,。“這兩年通過參加文創(chuàng)展覽和比賽,我發(fā)現一些小而精的東西更受歡迎,,所以就想著試試做一些小的掛件或耳飾,。”郭飛說。
郭飛解釋,,她希望用提包,、耳飾、掛件這種“小物品”降低大家體驗緙絲,、欣賞緙絲,、購買緙絲的門檻,讓年輕人更近距離接觸這種古老的奢侈品,,讓緙絲走進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米海鵬表示,像郭飛這樣“90后”的年輕人,,執(zhí)著于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工匠精神實屬難得,,充分展示了當代青春手藝人朝氣蓬勃的文化自信,傳遞了屬于年輕人的“極致熱愛”,。
近年來,,定州市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的工作方針,深入開展緙絲,、子位吹歌,、定瓷等非遺項目的傳承保護工作,支持和鼓勵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
談及未來規(guī)劃,,郭飛表示,,想聘請幾個專業(yè)人員來參與緙絲作品的傳承創(chuàng)新,讓更多人可以接觸到緙絲。“想將緙絲做得更加的系列化,,然后打造一個自己的品牌,,讓咱定州緙絲更好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