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定州市西城鄉(xiāng)12個村的土地服務專業(yè)合作社與西誠土地服務專業(yè)合作社聯合社簽訂入社托管協議。至此,,聯合社托管土地面積由1200畝增至2720畝,,全鄉(xiāng)各村合作社的土地托管面積達8000畝,,成為定州首個全域開展土地托管的鄉(xiāng)(鎮(zhèn))。“加入聯合社,,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抱團闖市場的能力,。”大定村黨支部副書記高叢說,,2021年,該村成立村土地服務專業(yè)合作社,,托管村民的土地開展規(guī)?;N。目前,,農戶土地每年畝均收益達1500元,,村集體每年收入逾20萬元。改建互助幸福院,、更新路燈,、鋪設便道……多件過去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事情陸續(xù)辦成了。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進城務工農民增多,,農村“誰來種地”“如何種地”等成為不少地方面臨的現實問題。西城鄉(xiāng)以土地托管服務為切入點,,黨支部領辦土地服務專業(yè)合作社,,讓群眾利益與村集體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激發(fā)鄉(xiāng)村全面振興內生動力,。
小田變大田,,進行專業(yè)化生產
——農民實現不種也有收益
西城鄉(xiāng)下轄12個行政村,轄區(qū)2.7萬人,,耕地3.4萬畝,,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9萬畝。該鄉(xiāng)屬定州偏遠地方,,是個傳統(tǒng)農業(yè)鄉(xiāng),。
“過去,村民外出打工,,村里的地大多由留守老人和婦女耕種,,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高叢說,,由于年輕人種地積極性不高,,村里土地承包給一些種糧大戶,租金頂多600元一畝,,有的甚至讓人“白種”,。長期以來,村“兩委”的運轉和村公益事業(yè)基本上靠財政資金撥付,。
西城鄉(xiāng)其他村和大定村的情況相差無幾,。
村民如何增收?村集體經濟如何壯大,?鄉(xiāng)村要全面振興,,一張“考卷”擺在當地黨委政府面前,。“我們最大資源就是土地。發(fā)展經濟必須圍繞農業(yè),,在土地上做足文章,。”西城鄉(xiāng)黨委書記殷嘉潭認為,一家一戶分散種植,,成本高,、效率低,收益低,,這是村民種地積極性不高的根本原因,。
西城鄉(xiāng)從招商引資入手,2020年,,在東趙莊村落地中化農業(yè)定州技術服務中心,。以此為依托,該鄉(xiāng)以開展土地托管服務為切入點,,由中化農業(yè)定州技術服務中心提供全鏈條服務,,由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引導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開展集約化耕種,。
2021年秋天,,西城鄉(xiāng)在東趙莊,、大定、南疃等5個村“兩委”班子戰(zhàn)斗力強,、群眾基礎較好的村先行先試,,按照“每畝800元保底,凈收益村集體,、農戶三七分紅”的方式,,先期流轉農戶土地3000畝,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控股的方式注冊成立土地服務專業(yè)合作社,,全部由中化農業(yè)托管種植燕麥草和玉米,。2022年,農戶畝均收益達1700元,,村集體畝均收益超400元,。
“村民將土地托管給合作社,小田變大田,,有利于機械化操作,、專業(yè)化生產,讓農民實現不種也有收益,。”殷嘉潭說,。
土地交給“托管班”
——農戶和村集體實現雙贏
嘗到甜頭后,,農戶對土地托管的看法從“拿我的地掙錢”變?yōu)?ldquo;幫我種地掙錢”,認可程度大幅提升,,紛紛主動要求把土地托管給合作社,。
免耕直播、拌種抗凍,、墑情監(jiān)測……在位于西趙莊村的中化農業(yè)定州技術服務中心展示廳里,,展示著各種先進的種植技術。顯示屏上,,托管土地的冬小麥耕種,、管理情況一目了然。
“我們不但提供農藥,、種子,、化肥及農機服務,還可提供以‘良種+良法+數字化’為核心的全程種植解決方案,,依托數字植保,、數字水肥、精準氣象,、應用遙感等國內領先技術,,為農作物增產提質提供專業(yè)化建議。”中化農業(yè)定州技術服務中心農藝師王玉強說,,所有托管土地都實行選種,、播種、灌溉,、農資,、管理、收割,、收購“七統(tǒng)一”管理,。
東趙莊村是最早開展土地托管試點的村之一。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土地服務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劉樸算了3筆賬,。
省心省力的成本賬。所有托管土地從種到收統(tǒng)一管理,,農資由托管機構統(tǒng)一低價供應,,生產成本較零散種植降低10%以上。以小麥耕種農機服務為例,,相對于市場價格,,畝成本播種省5元、旋耕省20元,、收割省30元……總計能省約80元,。一年下來,,畝均成本降低200多元。
綠色高效的增收賬,。大力推廣節(jié)水抗病蟲品種,、統(tǒng)防統(tǒng)治、測土配方施肥等減量增效技術,,年產量提升10%以上,,畝均增收約140元。
集零為整的面積賬,。土地托管后,,打破原有耕地邊界,小田變大田,,每百畝土地可增加有效耕種面積5畝左右,,可增加收益約1萬元。
3年時間,,東趙莊村的土地托管面積已由385畝發(fā)展到1000畝,,村民每年收益畝均1500多元,村集體收入70多萬元,。
“每年土地收益七八千元,,打零工還能掙幾千元。”56歲的村民孫漢萍說,,孩子在外打工,,家里5畝地如今全部交給合作社托管,她不但輕松了,,生活也更寬裕了,。據了解,目前,,該鄉(xiāng)各村的土地服務專業(yè)合作社每年用工140多人,人均年收入上萬元,。原來種地的許多老人和婦女也通過就近打工增加了收入,。
成立聯合社,抱團式發(fā)展
——促進土地增產,、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
“800元租金提前給,每年起碼再分紅500元,,比自己種強多了,。”68歲的西城莊村民王岳芬說,“早就盼著村里開展土地托管,,今年終于享受到紅利,。”
王岳芬原來種著3畝地,,操心費力不說,除去種子,、農藥,、化肥、農機服務等成本,,每年收益也不太理想,。隨著年歲越來越大,種地也力不從心,??粗鴦e的村搞土地托管賺了錢,她也非常羨慕,??伤謸拇謇锔悴怀桑恋赝泄芎筮€收不回來,。
“不僅是村民,,村‘兩委’對發(fā)展土地托管也沒底氣。”西城莊村黨支部書記姬永章說,,他們村是小村,,全村只有160多戶500多口人,耕地總計500畝,。大家雖然都從鄰村的發(fā)展中看到了土地托管的好處,,可就是擔心村里沒錢進行先期投入,土地總量小無法形成規(guī)模效益,。
2023年9月,,在各村土地服務專業(yè)合作社先行先試、成效明顯的基礎上,,西城鄉(xiāng)黨委推動東趙莊,、大定、南疃等5個村聯合成立“西誠土地服務專業(yè)合作社聯合社”,,爭取財政銜接推進鄉(xiāng)村全面振興補助資金250萬元,,擴大土地托管面積1200畝,購置拖拉機,、播種機,、旋耕機等各種設備9臺,充實聯社土地托管實力,。同時,,引領帶動西城莊、胡阜才等小村融入聯社,進一步擴大土地托管規(guī)模,。
“由于在預付農戶租金,、購買生產資料及農機服務等方面得到聯社大力支持,村里的土地托管工作才得以開展,。”姬永章說,,西城莊村的土地托管面積已由去年的60多畝發(fā)展到130多畝,糧食從種到收全鏈條享受聯社“七統(tǒng)一”管理服務,。
“立足一產,、發(fā)展二產、推進‘三產’融合發(fā)展,。”殷嘉潭說,,“我們將依托西誠土地服務專業(yè)合作社聯合社及中化集團,堅持以大田作物為主,,探索發(fā)展訂單種植,、經濟作物種植,推進建設聯合社糧食收儲中心,,成立定州市西誠食品有限公司,,開展生產、銷售,、加工,、運輸、儲藏及其他相關服務,,促進土地增產,、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