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8日,,2020河北網(wǎng)媒新春走基層走訪團來到張家口市涿鹿民俗博物館,。韓霄攝
河北新聞網(wǎng)1月18日訊(胡嬋娟)錢幣,、小人書,、糧票,、生活用具,、農(nóng)耕用具……一個個的老物件勾起人們對民俗文化和農(nóng)耕文化的記憶,,而這些別人眼中的“破爛兒”都是涿鹿縣農(nóng)民收藏夾孫玉貴的“寶貝”,。今天上午,,2020河北網(wǎng)媒新春走基層走訪團來到張家口市涿鹿民俗博物館,,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孫玉貴的“民俗博物館”,。胡嬋娟攝
全國各地各式各樣的糧票,。胡嬋娟攝
古老的小人書,勾起了很多人珍貴的記憶,。胡嬋娟攝
各種年代和版本的錢幣,。胡嬋娟攝
走進位于東窯溝村的“民俗博物館”,錢幣,、馬燈,、小人書、糧票、生活用具,、農(nóng)耕用具,、轎子、手推車,、自行車,、鐘表等一個個老物件整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真是讓人大開眼界,!里面的小人書還有糧票,都是我父母那個年代用過的東西,!很多東西讓我想起了小時候,,感覺很親切!”來自北京的80后田先生激動地說,。
孫玉貴在陶藝文化博物館里為走訪團講解,。胡嬋娟攝
在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陶藝文化博物館,擺放著著上萬件陶瓷藝術(shù)品,,小到水杯,、小碗,大到馬車,、鋼琴,,品種各異,樣式繁多,,孫玉貴表示,,目前,他已經(jīng)在全國各地收藏到14臺鋼琴,。展館里擺放的這些展品只是自己收藏品里的三分之一,。
一位游客在孫玉貴收藏的鋼琴前彈奏,。胡嬋娟攝
據(jù)孫玉貴介紹,,從1982年起,他就開始趕著馬車收購皮毛,、老物件,,被人稱為“破爛王”。
孫玉貴稱,,目前從全國各地收藏到的藏品已有三萬多件,。由于孫玉貴的收藏品越來越多,涿鹿縣政府了解到情況后,,幫他投資興建了博物館,,更好地了傳承民俗文化。
“現(xiàn)在我每天都還要到百姓家里去收‘寶貝’,,雖然這件事做起來不容易,,但這是我的興趣愛好,,同時也是想把東窯村的民俗文化傳承下去,讓更多年輕人能夠知道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