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各級各部門都紛紛走出機關開展獻愛心,、送溫暖等慰問活動。這無疑是情系基層,、心系群眾之舉,,既密切了領導機關和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的關系,更受到廣大群眾的普遍好評,。然而,,筆者了解到,有的地方在慰問活動中,,只注重慰而缺少問,,簡單地說上幾句客套話,送上一些慰問品就草草結束了,,沒有達到慰問應有的效果,。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對慰問的解釋,既有安慰,、撫慰之意,,又有問好問候、問寒問暖之意,。因此,,在開展慰問活動中,不僅要慰,,更要注重問,,不應只慰不問。善問,,是慰問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和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各級干部必備的基本素質,。
一要多問群眾的疾苦和需求,確保問出實情,。各級領導干部要充分利用年終慰問之機,,面對面傾聽群眾心聲,多聽聽群眾的訴苦話,,甚至是牢騷話,,詳細了解基層現(xiàn)狀,體察感知群眾疾苦,,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
二要多問發(fā)展的思路和方法,確保問出實招,。堅持群眾路線,,就是要密切聯(lián)系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發(fā)揮人民群眾的集體智慧,。領導干部在慰問活動中,要堅決摒棄“基層群眾層次低,,出不了高招”的錯誤觀念,,真心拜群眾為師,問計于民,,尊重民意,、集納民智,是一項求真,、求實,、求是的明智舉措。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充分調(diào)動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群眾的聰明才智,,就沒有攻克不了的難關,。
三要轉變慰問的方式和觀念,確保問出實效,。年終慰問如果僅僅停留在“輸血式”救濟的層次上,,就無法走出“年年慰問年年困”的怪圈。要使慰問活動達到目的,,收到實效,,就要變“輸血”為“造血”,根據(jù)不同困難群體的不同需求,,分別采取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術、送醫(yī)療,、送物資等不同的慰問方式和幫扶措施,,施之以策,授之以漁,,既送溫暖,,又送“恒溫”。只有這樣,,才能讓困難群眾早日擺脫“節(jié)日暫時脫貧,,節(jié)后繼續(xù)貧困”的惡性循環(huán)。中山時評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