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龍
近年來,,各地涉農部門紛紛開展多種形式,、內容豐富的農民培訓活動,向廣大農民傳授最新的科技,、致富知識,。但不少農民在參加了培訓后,,卻不能迅速消化,存在著記不住,,學不會,,用不上的現(xiàn)象,農民培訓達不到預期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農民培訓的時間短,一般都是“灌輸式”,“填鴨式”,,一些授課人員在講解相關業(yè)務知識時,,沒有針對農民的特點,而是使用過多的專業(yè)術語,,農民聽得一頭霧水,;個別培訓局限于印發(fā)資料、宣傳單頁等,,往往是理論傳授多,,實際示范少。這些蜻蜓點水式的做法,,解決不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瓶頸問題,。
筆者認為,有關部門在開展農民培訓時,,不妨多一些“平民味”,,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授有實用價值、操作性強的知識,。同時,,可將培訓內容制作成幻燈片,把講授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邊示范,,邊指導。此外,,還應有針對性地邀請當地種養(yǎng)能手,、大戶來介紹經驗與技巧,進行互動培訓,。這樣,,農民培訓才會事半功倍,真正發(fā)揮培訓應有的作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