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作為老百姓的“官兒”,只有事事從為百姓謀利的角度出發(fā),,切實做到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才能贏得群眾更多的口碑,。
當前,一些黨員干部工作能力欠缺,,素質(zhì)偏低,,工作方式和領(lǐng)導(dǎo)方法陳舊,為民意識淡薄,,個別干部作風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不僅在某種程度上侵害了群眾的權(quán)益,而且嚴重影響了黨組織在廣大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杜絕新形勢下黨員干部隊伍建設(shè)中出現(xiàn)的矛盾和問題,,為加速實施“一三一”發(fā)展戰(zhàn)略和建設(shè)新興區(qū)域中心城市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更需要全力打造一支講黨性,、重品行,、敢擔當、一心為民的干部隊伍,。
干部一心為民,,首先要端正思想,,俯下身子,,帶著真情走到群眾當中去,接接地氣,,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他們的訴求,,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群眾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當作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當作第一標準,真心誠意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切實增進與群眾的感情,,這樣才能堅持好,、踐行好黨的群眾路線,從而實現(xiàn)自己最大的人生價值,。
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干部一心為民,,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個別黨員干部好大喜功,,愛搞“形象工程”,,想方設(shè)法為自己增加政績砝碼。殊不知“形象工程”容易助長不切實際,、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危害極大。所以黨員干部不妨多做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把工作重心轉(zhuǎn)移到“民心工程”上來,,切實解決群眾生產(chǎn)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多辦惠及民生的實事,,不斷提高群眾的生活水平,,這才是黨員干部最大的政績。
“信念堅定,、為民服務(wù),、勤政務(wù)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這是習總書記提出的好干部“20字標準”,,描摹了好干部的生動形象,賦予了好干部新的時代內(nèi)涵,,是新時期干部的實踐準則和奮斗方向,。雖然黨員干部工作崗位不同,承擔的責任不同,面對的課題不同,,但只要牢記宗旨,、一心為民,就能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成為人民群眾真心擁戴的好黨員,、好“官兒”,。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