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康榮昊
張玉鳳
一條條村路干凈整潔、一排排民房鱗次櫛比,、一張張笑臉如花般綻放……近日,,在南城區(qū)東汶村記者看到,一幅洋溢著和諧幸福氣息的新農村畫卷正徐徐展開,。提起今天的幸福生活,,鄉(xiāng)親們都說:“這都是因為我們有一個為群眾辦實事的好支部。”抓黨建:
筑牢基層“戰(zhàn)斗堡壘”
東汶村有1500余人,,耕地1300畝,,黨員63名,村“兩委”班子成員5人,。近年來,,村黨支部一班人認真研究發(fā)展思路,大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為了打造一支政治堅定,、作風過硬,、工作扎實,、能力突出的團隊,村黨支部高度重視自身建設,,每月定期召開黨員代表大會,,加強理想信念、黨的宗旨,、政策法規(guī)、農村實用技術等方面的學習,,不斷提高班子成員的綜合素質,,使“兩委”干部的發(fā)展意識、服務水平和致富能力普遍增強,。建立完善了黨建,、計劃生育等工作制度,使村干部責任明確,,各項工作有計劃,、有安排、有落實,,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章辦事”的運行機制。同時,,加強對黨員隊伍的培養(yǎng)和教育,,積極培養(yǎng)有活力、有文化,、懂管理的人加入到黨的隊伍中,,增強了黨支部的戰(zhàn)斗力?;菝裆喝罕婇_心展笑顏
東汶村村內的4條大街年久失修,,15條小街小巷土路難行,嚴重影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多年來群眾修路的呼聲不斷,。村黨支部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fā),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做群眾所愿,決定整修村內近4000米的道路,。
決議一出,,立即得到了廣大黨員群眾的一致?lián)碜o,并經村“兩委”會,、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等表決通過。然而,決定容易做事難,,要將村內道路硬化,,建設資金將達100多萬元。“這么多的資金,,如果僅憑上級撥款肯定不夠,,為群眾辦好事,不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我們要齊心協(xié)力想辦法,。”李建國對班子成員說,。為打消大家的顧慮,“兩委”班子主動擔起了籌措資金的任務,,多方籌措資金,,終于使道路建設項目于2013年7月順利開工。
“要干就要干到最好,。”為保證工程質量,,村“兩委”班子制定了書記監(jiān)督,主任帶隊的施工計劃,。“我們村‘兩委’班子真是不錯,,單憑他們修路時的認真勁兒就能看出來。”村里75歲的老黨員李九成告訴記者,,當時正值7月,,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為了趕在雨季來臨之前把道路修好,,村干部們起早貪黑地頂著烈日加班加點施工,。“我們李建國書記腿腳不太好,走路要靠拐杖和電動三輪車代步,,他還做過心臟搭橋手術,。就這樣,他仍然每天都去施工現(xiàn)場,,一待就是一天,。”
路修好了,接下來的兩年間,,村里又緊鑼密鼓地對村容村貌進行提升改造:村內雜草垃圾沒有了,,以前村民倒垃圾的地方改建成了200多平方米的小廣場;投資6萬元,,新建了村衛(wèi)生室,;建垃圾填埋點4處,,粉刷墻面1萬多平方米……
“你看,俺村現(xiàn)在出門是水泥路,,跳舞有廣場,,雖然住在農村,可我們過的卻是城里人的日子,,真是太幸福了,!”李九成樂滋滋地說。謀發(fā)展:致富路上多謀算
村民的生活環(huán)境改善了,,但村黨支部卻并不滿足,。“只有讓村民真正富起來,過上好日子,,才是稱職的黨支部。”李建國告訴記者,,東汶村是一個以農業(yè)耕種為主的村,,主要經濟來源靠種植小麥、玉米,、蔬菜和外出務工,。“經過
多次召開黨員代表大會研究,大家一致認為,,要想增加村民收入,,還要從土地上下工夫。”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想改變村民的種植結構,只靠空想可不行,。于是,,以李建國為首的“兩委”班子開始去外地取經,“只要聽說哪個村靠種植經濟作物致富了,,我們就去哪個村學習,。”李建國說,每次“取經”回來,,“兩委”班子就將學到的先進經驗,,毫無保留地與村民分享。村里還盡力為村民提供藥材,、苗木花卉種植技術信息,,幫助村民解決資金和銷售難題。如今,,村民的種植熱情很高,,藥材,、苗木花卉的種植面積也在逐年上升,極大地促進了農民增收,。
“百姓事,,無小事。”東汶村“兩委”班子處處為百姓著想,,多方為百姓謀福,,得到了村民的真誠擁戴。由于工作突出,,東汶村黨支部連續(xù)多年被市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面對成績和榮譽,李建國一班人沒有陶醉,,更沒有止步不前,,他們表示,市委授予我們先進基層黨組織的光榮稱號,,既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們的鞭策。今后,,我們要繼續(xù)帶領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征程中建功立業(y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