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高景綿王小敏
灰黑色的琉璃瓦,、突兀橫出的飛檐,、色彩斑斕的彩繪、赤紅色的仿古門窗……這是我市古香古色的崇文街印象,,也是古城恢復改造工程的縮影,。
定州地處京津之翼,保石之間,,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區(qū)”之稱,。作為聯(lián)合國地名組織命名的“千年古縣”、“河北省十大歷史文化名城”,,依托豐富的歷史資源,按照省委書記周本順提出的“恢復古城,、建設新城、改造舊城”的總體要求,,我市謀劃實施了古城恢復改造工程,著力打造京南文化名城。
我市境內現(xiàn)有國保單位9處,、省保單位13處,,館藏文物5萬余件,國家級文物1000余件,,數(shù)量居全省各縣(市)首位,。漢中山墓群,出土了一批金縷、銅縷玉衣,、銅縷石衣,為定州贏得“金縷玉衣之鄉(xiāng)”的美稱,;素有“中山廟學甲天下”之謂的文廟,,始建于唐代,是河北省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宏大,、建筑格局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孔廟建筑群;開元寺塔,,世界上現(xiàn)存最高的磚木結構古塔,有“中華第一塔”之美譽,;定州貢院,我國北方唯一保存最好的州屬貢院,。
酒香也怕巷子深,。“眾多文物古跡散落在破亂的民宅中,周邊的環(huán)境臟亂差,,基礎設施落后,,趕上了周遭的學校放假,別說是來個大轎子車了,,就是一般的客車都很難通過。”市文廣新局分管文物工作的副局長曹祖旺坦誠地說,。
為了更好地開發(fā)利用我市的歷史資源,,按照“恢復古城,、建設新城、改造舊城”的總體要求,,我市以科學保護歷史文化遺產(chǎn)為前提,謀劃實施了古城恢復改造工程,。“古城恢復改造項目區(qū)將以開元寺塔和貢院為核心,,通過對區(qū)域內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打造一個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特色商業(yè)相結合的綜合性文化園區(qū)。”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局總工程師楊麗娜介紹說,。
古城恢復改造項目總占地160公頃,,總投資約66億元,共劃分為四大片區(qū),。開元寺片區(qū)將恢復建設開元寺,;貢院片區(qū)將在貢院南面建設貢院廣場,廣場東部恢復武考場,,兩側建旅游服務設施,;晏陽初廣場片區(qū)將建設定州歷史博物館,該館位于整個工程的核心位置,,總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采用坡屋頂、斗拱等特色建筑風格,;定州中學片區(qū)將復原明清風格的定州古州署,并將配套建設崇文街,。兩條街道總建筑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華北地區(qū)最大的明清風格古建商業(yè)街區(qū),。目前,,古城恢復改造征遷工作圓滿完成,博物館,、古州署,、開元寺三大功能性,、標志性建筑開工建設,。項目完工后對我市打造京南文化名城,,爭創(chuàng)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將起到促進作用。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古城定州在留下文物古跡的同時,,還孕育了一大批歷史名人,這些歷史的積淀都是打造京南文化名城強有力的保障,。戰(zhàn)國杰出軍事將領廉頗,,創(chuàng)作“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的漢代音樂家李延年,,晉代著名軍事家,、文學家,與祖逖一起“聞雞起舞”的劉琨,,寫出“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唐代詩人崔護,,以《陋室銘》而聞名于世的劉
禹錫,現(xiàn)代音樂家,、人民藝術家,、革命家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抗日歌曲《松花江上》的張寒暉……這些“泰斗”級的“明星”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散發(fā)著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定州幾千年的歷史,。
在定州留下足跡的歷史名人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北宋時期,,司馬光,、韓琦,、蘇軾等一批名臣良相先后在此任職,與愛因斯坦齊名的世界十大名人之一晏陽初先生曾長期扎根定州開展平民教育,。其中,,蘇東坡在定州任職期間所創(chuàng)的定州大秧歌劇種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他親手植下了至今仍存活于世的“龍鳳雙槐”,;他發(fā)現(xiàn)了雪浪石,,建造了雪浪齋,寫下了雪浪詩……為定州這座古城增添了許多浪漫色彩,。
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需要不斷注入現(xiàn)代符號才能激蕩出蓬勃的生機,。我市基于保護開發(fā)傳統(tǒng)文化資源的目的,成立了中山文化研究會,、蘇軾文化研究會,、晏陽初文化交流中心、吹歌文化研究會等,,使中山文化,、定瓷文化、科舉文化,、秧歌文化,、吹歌文化大放異彩,為定州打造京南文化名城增磚添瓦,。
除了古城恢復中營造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外,,我市新城建設中將通過命名“蘇東坡大街”、建設名人紀念場館等方式,,充分挖掘歷史名人文化資源,。新建路燈造型也將融入唐、宋時期古建元素,,以彰顯定州古國風韻,。此外,,新城區(qū)內還將打造一批展現(xiàn)定瓷文化的城市雕塑,,將歷史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有機融合,凸顯定州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