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xí)生王雁 我國建筑大師梁思成講:“中國的建筑遺產(chǎn)中,最豪華的、最莊嚴(yán)美麗的,、最智慧的創(chuàng)造,,總是宮殿和廟宇。在一個城市中,,宮殿的美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廟宇寺院的美,人民大眾都可以欣賞和享受,。”若想了解一個城市,,那么解讀它在寺廟文化上反映出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fēng)情必不可少,。
定州開元寺重建項目位于開元寺塔東側(cè),,占地49畝,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其建筑舒展樸實,、莊重大方、色調(diào)簡潔明快,,分為香客禮佛,、佛學(xué)研修、僧人生活,、接待服務(wù),、停車服務(wù)五個功能區(qū)。項目建設(shè)以大量歷史資料為參照,,建筑風(fēng)格以唐宋時期為基準(zhǔn),,旨在重塑開元古寺在歷史上的鼎盛和輝煌。
開元寺的前身可追溯到北魏太和十六年興建的七帝寺,。定州在北魏中后期直到隋朝一直為戰(zhàn)略要地,,任定州刺史者或為皇親國戚,或為朝廷要臣,,且多信奉佛教,。七帝寺之名見于民國初年在開元寺塔前出土的七寶瓶,“七帝”指北魏開國以來的太祖道武帝,、太宗明元帝等七位帝王,,建立七帝寺意在為七帝祈福,,所以七帝寺在北魏,、東魏、北齊時期,,曾受到皇親國戚的特殊眷顧,,興盛一時。
北周建德六年,受武帝滅佛事件影響,,七帝寺遭受毀滅性打擊,,寺內(nèi)佛像被毀,僧尼被迫還俗,,寺院土地被充作他用,。而后,隋文帝楊堅大力推行佛教,,開皇初年七帝寺得以重新恢復(fù),。開皇十六年,七帝寺更名為正解寺,,開元二十六年,,唐玄宗“敕天下諸州各以郭下定形勝觀寺,改以開元為額”,,故更名為開元寺,,并沿用至今。
北宋時期,,定州因處于宋遼交界地帶,,軍事位置十分重要。開元寺作為定州乃至中國北方的著名大寺院,,除了具有佛教上宣傳佛法,、政治上為皇家祈福的作用外,還被賦予了軍事上的作用―――修建開元寺塔,,以?t望北方軍情,。從咸平四年到皇佑四年,開元寺塔共歷經(jīng)50多年的時間修建完成,,現(xiàn)鑲于開元寺塔內(nèi)二層墻壁上的《修塔陀羅尼經(jīng)碑》,,記錄了開元寺塔的修建過程。
宋代開元寺的規(guī)模是相當(dāng)壯觀的,,1997年勘測時,,探測到宋代開元寺大殿遺址的夯土范圍,北距塔平臺南墻基66.5米處,,以現(xiàn)有塔前甬路為中心,,東西長67米,南北寬33米,,面闊7間,、進深5間,建筑雄偉,,歇山頂,,周圍有出廊和月臺,。另外,根據(jù)鑲嵌在開元寺塔內(nèi)的碑刻記載,,北宋建塔前后,,開元寺曾分有上生院、上生閣,、百法院等院落,,整體布局宏偉氣派,是當(dāng)時鮮有的大型寺院建筑群,。這些資料也成為了開元寺重建項目的重要歷史依據(jù),。
宗教文化是人類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在薪火相傳的過程中,,深深的侵潤著人們的思想意識,、生活習(xí)俗等方方面面,在人類的歷史上構(gòu)成了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線,,已經(jīng)成為不可替代的重要人文旅游景觀,。作為一名游客,是否把宗教作為信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走進開元寺,,去感受那一份清凈和莊嚴(yán),去體會那無盡的仁愛和慈悲,。
責(zé)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