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重活兒做多了,,老了以后腿就不行了,。”西藏阿里地區(qū)普蘭縣科迦村78歲的村民江白瑪老人坐在茶館里,,與老友喝著甜茶閑聊著,“4年前,,家人陪我去拉薩做了腿部手術,,手術費用全報銷了……”
“我們這里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目前科迦村廣播電視,、電信,、移動信號覆蓋率為100%,農村水電實現全覆蓋,,農牧民合作醫(yī)療參保率達100%,。”科迦村村主任加措介紹。
在一間20平方米的小作坊里,,旦增瑪正在擺放磨好的糌粑,,“我們這里是科迦村婦女合作社,主要生產糌粑,、豌豆糌粑和菜籽油,,一年利潤有十幾萬元,,帶動50多名婦女增收。”合作社負責人旦增瑪說,,“對我來說,,最可喜的變化就是用電穩(wěn)定了。”
2020年之前,,普蘭縣主要依靠兩個小型水電站供電,,一到冬季河水結冰、斷電便成了常事,。2020年12月,,隨著西藏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式投運,科迦村的老百姓有了穩(wěn)定的電力供應,。
近年來,,當地對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科迦村不但通了柏油路,、自來水,,還新建了幼兒園、醫(yī)務室等,。走在村里整潔的街道上,,路旁一棟棟白色的藏式小院鱗次櫛比,坐在門前享受暖陽的老人們臉上滿是笑意……
“我們還組建了施工隊等,,村里的年輕人都有活干,。”加措說,目前村集體經濟盈利狀況很好,,其中盈利的30%分紅給群眾,,2021年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
人民日報記者瓊達卓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