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在和田地區(qū)皮山縣科克鐵熱克鄉(xiāng)第一小學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教室里,學生們正端坐在各自的屏幕前,,對著話筒背誦古詩,。
皮山縣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教育基礎薄弱,教學資源短缺,。2020年,,安徽省駐新疆援建指揮部結合皮山縣實際,依托人工智能技術,,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和豐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資源兩大工程為著力點,,同步建設多重保障機制,在皮山縣266所中小學校及幼兒園推進智慧教育,。
“一是通過智能助教系統(tǒng),,幫助學生提升聽說讀寫能力;二是通過專題模塊,鑄牢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三是通過搭建教師國家通用語言學習平臺,,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安徽援疆指揮部負責人說。
目前,,皮山縣所有中小學都配置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教室,。兩年多來,得益于智慧教育的開展,,皮山縣小學生普通話口語能力人均得分提升14.72分,,學前兒童口語能力測試得分率提升19.74%。
智慧教育的推進提升了教學教育水平,。安徽援疆干部,、皮山縣教育局副局長閆龍春說,訪談測評顯示,,82%的學生認為更了解中華成語,、中華經典背后蘊含的深義,84%的教師認為學生的書寫習慣,、發(fā)音,、語調等都有很大進步。
今年7月,,在北京舉辦的智慧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皮山縣的做法,,是民族地區(qū)抓住教育信息化機遇,,充分利用對口支援優(yōu)勢資源,通過信息化手段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可貴探索,。
人民日報記者阿爾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