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河北省東南部的衡水市——衡水中學聲名遠播?,F如今,,不止是衡水中學,,在其背后一批中小學校正蓬勃興起,。
每年到衡水取經的學校和地方領導數以千計,,他們不止到衡水中學,,還會到棗強中學、新苑小學等多所學校學習,、觀摩,。
就在今年,衡水市教育系統(tǒng)在當地全面開展的“平‘語’近人”進校園活動再受關注,,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曾就此項工作專程到衡水視察指導,,并給予高度評價。
當地正在發(fā)生著什么改變,?衡水的教育改革又帶來哪些啟示,?又應該學習些什么?為此我們進行了調查,。
今天推出《“榜樣·創(chuàng)新·大愛”衡水教育改革發(fā)展樣本調查》系列報道之三,。
如果說“平‘語’近人”進校園活動是衡水德育教育的一大亮點,可以多加以學習的話,,那么如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如何學習和借鑒衡水教育經驗,,就需要深入地了解衡水整個優(yōu)秀教師隊伍和衡水當地的文化。
只有你深入地了解那一方水土和那一群人,,才能深刻地體會衡水中小學教育為何屢屢受關注,,又為何集體展露勃勃生機。
圖為衡水中學學生在跑操,。付兆颯 攝
“愛生如子” 衡水優(yōu)秀教師群體掃描
“之前,,我一位同事的學生生病了,不小心把屎拉到褲子里,,我們的老師不但把孩子照顧好,,還把帶屎的褲子洗干凈然后交還給學生,我想親生父母也不過如此,。”十九大代表,、衡水中學教務處主任、語文特級教師王文霞在接受采訪時說,,“衡水的老師是發(fā)自內心地愛學生,,可以說是‘愛生如子’。”
其實,,“愛生如子”也是王文霞的教育觀,。她常說,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一九八四年初登講臺,到現在三十五年間,,她送了二十屆高三畢業(yè)班,,將三千余名學生送入重點大學,將一百五十多名學生送入清華北大,。之所以取得這樣驕人的業(yè)績,都和她“愛生如子”有關,。
衡水中學的同事們都知道,,王文霞老師曾教過一個學生,母親去世,,父親患有老年癡呆,。家庭的不幸,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開始自暴自棄,。王文霞一次次和他談心,一點點開導,,一遍遍鼓勵,,最終讓他重拾信心,,考上理想的大學。
王文霞不但幫他湊齊學費,,還幫他辦理助學貸款,,鼓勵他安心學習、珍惜青春,。而當時,,她的月薪還不足400元。這名男生大學畢業(yè)后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獲得了幸福的愛情,。2017年教師節(jié),這名男生專程攜妻子回到衡水中學,,講述了他們的故事,。他說:“是王老師改變了我的人生。沒有王老師,,就沒有我的今天,。”
在衡水,為了讓學生喝上自己喜歡的熱豆?jié){,,老師會回到自己家去磨一杯,;為了讓學生們都能喝上熱水,班主任老師會逐個數熱水杯子,,確保“一個也不能少”……
“這樣的故事在衡水數不勝數,。”衡水市故城縣鄭口第二小學校長宣平俠說,大愛傾心育桃李,,愛與愛匯聚才讓學生們朝氣蓬勃,,拼搏向上。
事實上,,優(yōu)秀教師群體的培養(yǎng),,也是衡水市教育規(guī)范提升工程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該市出臺的教育規(guī)范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當地提出“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作風優(yōu)良,、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感謝貧窮” 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人
除了優(yōu)秀的教師群體,,衡水中小學教育勃勃興起,還與衡水那一方水土有關。
2018年,,一篇《感謝貧窮》看哭了無數人,。河北棗強中學畢業(yè)生王心儀在文章中寫到“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惘,。盡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這篇本是用于清華北大自主招生面試個人陳述的材料,,被發(fā)表到網上之后引來軒然大波——網上“不該感謝貧窮”的文章鋪天蓋地,有的還寫得語重心長,。然而外界人士可能忽略掉了的是王心儀寫這篇文章的初心,。
她說,“寫這篇文章不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艱難,,更不是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想讓更多有著同樣經歷的人從我的經歷中獲取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我希望那些和我經歷相似甚至比我更艱難的孩子們明白,,物質上的匱乏并不值得畏懼,,精神上的貧瘠才最可怕,要有追逐美好的勇氣,,只要肯付出就能看見美好的未來,。”
直到今天,提起王心儀,,棗強中學校長孔繁峰依然贊不絕口,。他說,“這孩子與眾不同,,綜合素質很高,。除了學習,還喜歡唱歌,、畫畫,、演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都很出色。”
在孔校長眼中,,王心儀是棗強中學實施德育教育的一個成果和典范,。他說,“王心儀可貴的地方在于她身處逆境,,但仍擁有樂觀向上,、堅韌不拔的人生態(tài)度,。正如省委書記王東峰批示的那樣——王心儀的經歷充分體現了河北人民質樸、堅韌和不懈努力的拼搏奮斗精神,,也是寒門出才子的具體范例,,有利于激勵更多條件艱苦的學生勵志成才。”
衡水地處黑龍港流域連片貧困帶,,經濟社會發(fā)展在河北省相對落后,,這也讓當地人有著堅韌和不畏艱難的精神。
圖為棗強縣第五小學學生在做課間操,。付兆颯 攝
“多彩教育” 在發(fā)現興趣中塑造棟梁之才
直到現在,,在部分人士眼中,衡水教育還代表著應試教育和考試分數,。其實,,如果你深入衡水的中小學進行一番考察,就會得出不同的答案,。
“老師好,!”在衡水市新苑小學,只要你進入校園,,馬上就有不少朝氣蓬勃的面孔,,主動向你問好。
衡水市新苑小學校長張恒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人,,他說,,要把學生的喜好發(fā)展成為興趣,把興趣培養(yǎng)成愛好,,讓愛好影響他們一生發(fā)展,。“學生需要什么就要提供什么。”張恒說,,教育就像養(yǎng)花一樣,,一邊養(yǎng)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
據介紹,,這些年來,新苑小學一直以學生的快樂為快樂,,以學生的幸福為幸福,。“只要是學生需要的課程,我們就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去完成,。”張恒表示,,最值得一提的是,該校“快樂周五”社團課程。
截至目前,,該校開發(fā)了70門社團課程,。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所有的社團課程都在周五下午開展,,整個下午,,兩千六百多名師生都在上自己喜歡的課,因此周五下午又被稱作“快樂周五”,。
張恒表示,,現代社會是一個飛速發(fā)展的高科技社會,社會發(fā)展急需各種專業(yè)人才,。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從小學抓起。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新苑小學才積極整合社會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課程,,為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奠定基礎。
據介紹,,多彩的興趣教育正在結出碩果,。“我們孩子的繪畫作品參加省、市各類比賽,,多次榮獲殊榮,。我們學校的足球隊在第三屆‘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上,打敗全市參賽的17支球隊,,奪得冠軍,。”張恒說,“現在很多外地的學校都來我們這兒觀摩學習,,來看我們是如何搞教育的,。”
其實,以社團活動為依托,,促進學生多元成長,,并不是新苑小學所獨有的。“我校的社團活動經歷了由少到多的過程,,現在各類社團活動已經達到了26個,。”宣平俠介紹說,在衡水市故城縣鄭口第二小學,,像京劇,、國畫、輪滑等各類社團活動正在蓬勃開展,。她說,,隨著各類社團活動的開展,,學生比以前更自信了,,也找到了成功感和幸福感,。 來源:人民網-河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