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訊(記者杜俊利 通訊員魏業(yè)佳)“今天是女兒的生日,我不在孩子身邊,,你一定要多陪陪孩子?。?rdquo;“放心吧,,一定讓她開開心心的。”“咱媽的降壓藥你一定要叮囑她每天吃,她血壓高,,還總是忘,。”“放心吧,每天三次,,一次也少不了,。”“兒子的作業(yè),老師說了需要每天交,,你記得叮囑他按時完成,。”“家里一切有我呢,你安心援鄂,,救助更多的患者,,但是也要注意自己安全,這樣才能幫助更多的人,。”“恩,,我知道了”“等你回來,我給你做你愛吃的紅燒排骨,!”
這是吃飯的空隙夫妻倆的一段對話,。只有在吃飯的空隙,夫妻倆才能有時間簡短的說兩句話,,掛斷電話繁忙的兩人就又投入到緊張的抗疫工作中,。妻子目前分配在武漢市江夏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已經(jīng)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相隔千里,,夫妻兩的心卻緊緊相連,屏幕兩端互訴衷腸,,不道離殤他們無法團圓的“家”,,卻在守護著千千萬萬個“家”。

丈夫張曉志,,今年33歲,,是廣平縣一名公安局戶政科的一名民警,妻子焦繼蘋今年28歲,,是一名重癥醫(yī)學科的護士,。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夫妻二人用生命健康和無畏擔當詮釋了當代醫(yī)務工作者和人民公安,、共產(chǎn)黨員一心為民,、敢于擔當?shù)某跣氖姑?/p>
“尊敬的院領導,疫情就是命令,,抗擊疫情是我們每一名醫(yī)護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我自愿請求赴鄂馳援”,。2020年的2月21日,當廣平縣援鄂的集結號吹響時,,作為廣平縣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的一名醫(yī)護人員的焦繼蘋沒有任何猶豫,、沒有任何退縮,主動請纓,,首當其沖請求加入援助湖北醫(yī)療隊,。
而作出這個決定并不是偶然。在全國打響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槍時,,出于夫妻二人職業(yè)的敏感,,在大年初一的晚上夫妻二人就已經(jīng)討論過這個問題,“如果讓你支援湖北你會去嗎,?”妻子的回答是“我會”,,“我也會”這是丈夫的補充。正在這個特殊時期,,也正是國家需要我們個人貢獻一份力量的時候,,“去,一輩子不后悔,,不去,,后悔一輩子”,這是夫妻二人面對這次新冠病毒的共同心聲,。
對這次馳援行動,,焦繼蘋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里。家里一雙年幼的兒女和常年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婆婆,,飲食起居更是需要照顧,,而且婆婆記性不好,在家時每天吃的藥都是她事先分配包好,。
“放心吧,,這些問題都交給我,你只要負責全力做好工作,,保護好自己,,安全回來就行。”面對妻子的擔憂,,丈夫主動承擔起責任,。
就這樣,出征武漢的第二天早上,,焦繼蘋天不亮起床收拾好行囊,,未叫醒熟睡的孩子和父母,一個人踏上了援鄂之行,。

而自打防控新冠肺炎戰(zhàn)役打響后丈夫張曉志更是每天早出晚歸,,日夜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每天督導排查,走大街穿小巷,,挨家挨戶地排查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梳理登記涉武漢重點人員,奔走在抗疫的第一線,,主動去挑起最艱巨的任務,因為他深知國不安家不寧,。自疫情排查工作開展以來,,他走訪排查流動人口6000余人次,出租房屋1500多戶,,梳理登記流動人口2300余人,,排查重點人員200多人。
妻子赴鄂馳援后,,晚上回到家中,,他既當?shù)o導孩子作業(yè),又當媽照料兩個年幼的孩子的衣食起居,,還要服侍年邁患病的母親,。三歲的女兒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每天早上醒來哭著喊著要媽媽,,張曉志只能耐心勸導女兒“媽媽去做一項很重要,、很神圣的工作,那里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更需要媽媽,。”三歲的女兒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再也不哭鬧了。
一個家庭,、兩種職業(yè),,一個天使白,一個藏青藍,,夫妻兩人每天相隔千里,,背道而馳的身影,讓他們構成了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疫”前線最亮麗的風景,。而這一組家庭是廣平縣抗疫戰(zhàn)線上的一個小小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