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訊(通訊員 唐宇 記者 李玉杰)暖春將至,而“寒冬”未去,,疫情漸緩,,但壓力未減。

2月28日一大早,豐南區(qū)柳樹圈鎮(zhèn)戟門村召開村“兩委”會,支部書記孫洪朋雙手撐著桌子,,有條不紊地安排著大家一天的工作。同事說:“抓緊去醫(yī)院看看吧,!”他卻說,,“等等吧,能就和一天是一天,。”
“等等再定,,一戶也不能落,!”
戟門村毗鄰臨港園區(qū),是該鎮(zhèn)南部的中心村,,四通八達,,商鋪眾多,外來人口比率占全鎮(zhèn)的一半,。疫情發(fā)生后,,戟門村的外來人口防控工作,馬上成為了全鎮(zhèn)的重點,。

從正月初三開始,孫洪朋帶著村干部挨家挨戶地走,,共排查出221名在村外來人口,。可這數(shù)準確嗎,?他心里并不踏實,。“等等再定,一戶也不能落,!外來人口是重中之重,,他們安全了才有咱們村的安定。”孫洪朋眉頭微皺,,嚴肅地說,。接著,他將外來租戶,、探親休假人員逐一過篩,,有說不準的人家就打聽街坊四鄰,直到將這個關(guān)乎“平安”的數(shù)字“砸實”,。經(jīng)核查,,戟門村共有外來人口241名,且均未外出,。

為了確保人員穩(wěn)定,孫洪朋給租戶的大門貼上了“封條”,。“《疫情管控通知》就像一張封條,,我們把它貼在門縫上,封住的是風險,,留住的是關(guān)心,。”孫洪朋堅定地說。
“等等再來,,一個例外也不能有,!”
“早六點出家門,,晚十點回家門”,這是孫洪朋的“作息表”,。冬日的早晨清冷刺骨,,隔三差五不是風霜就是雨雪,但每天八點前,,你一定能在卡點見到他的身影,。他說,“疫情之下,,農(nóng)村要做的就是八個字——‘外防輸入,,內(nèi)防擴散’,卡點是一道門,,我站在這里,,老百姓才放心。”

孫洪朋女兒一家住在柳東村,,與戟門村隔著三個卡點。他有一個三歲的小外孫,,過去一個多月里,,女兒曾三次帶孩子來看望孫洪朋,卻一次都面都沒見到,。因為他說過,,“等等再來,咱是這樣要求別人的,,我在這里,一個例外也不能有,!”作為書記,,他用樸實的話語和略帶“固執(zhí)”的作風默默守護著身后的一村人。
“等等再去,,一項工作也不能耽擱,!”
復工復產(chǎn)以后,他的壓力劇增,,辦公桌上面落了一些煙灰,。一方面,防疫工作不能松,,白天他要上大喇叭廣播,,去卡點巡查,走訪出租戶......他深知,,人們戴上口罩難,,摘了卻容易,,摘了再戴上難上加難!疫情還未過去,,正是咬緊牙關(guān)往前沖的時候,。另一方面,生產(chǎn)生活不能扔,,“既要保證疫情期間不出事,,又要保證疫情之后百姓過得好,這是我要做的事,。”孫洪朋肯定地說,。

晚上十點,,結(jié)束了一天的“戰(zhàn)斗”,,孫洪朋回到辦公室,開始整理防控日志,、資源合同存在問題,、復工人員備案、春耕備耕,、物資運輸......一項項工作擺在案頭,,忙到太晚就睡在辦公室。然而,,他的雙腿浮腫已經(jīng)有兩周時間了,。村醫(yī)建議他去醫(yī)院進行系統(tǒng)檢查,他卻說:“等等再去,,先給我開些藥,,特殊時期實在走不開,一項工作也不能耽擱,!”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孫洪朋用他的“等一等”換來了自己守護村莊的一方平安,,不退縮、不畏懼,,他那在一線忙碌的身影讓我們看到,,疫情面前,“等一等”同樣是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