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是個好地方(上)
正定南關古鎮(zhèn)夜景,。 通訊員 武志偉攝
開欄的話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和“十三五”規(guī)劃收官之年,,全省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舉全省之力辦好三件大事,,打好三大攻堅戰(zhàn),,堅持“3689”工作思路,推動全省各項事業(yè)發(fā)展取得新成績,、展現(xiàn)新氣象,,開創(chuàng)了建設經(jīng)濟強省、美麗河北新局面,。
即日起,,河北日報開設“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凝心聚力奔小康”專欄,報道河北省各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動實踐和進展成效,,以激勵廣大干部群眾振奮精氣神,,匯聚正能量,為決戰(zhàn)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遙望古城古塔。通訊員武志偉攝
正定是個好地方,它有值得自豪的歷史,。
這里物華天寶,、古跡瑰偉。“九樓四塔八大寺”錯落有致,,“二十四座金牌坊”點綴其間,,千年隆興寺安臥城中……現(xiàn)存隋唐以來古建筑達38處之多,堪稱一座“古建藝術(shù)寶庫”,。
這里人杰地靈,、星河流芳,。南越王趙佗,、常勝將軍趙子龍、北宋名臣范仲淹,、元曲名家白樸,、當代作家賈大山……他們?nèi)珈陟谌盒牵W爍在歷史的長河,,澤被后人,,激勵來者。
游客在正定博物館參觀,。通訊員武志偉攝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正定工作3年多,,對正定知之深,愛之切,。他曾深情地說:“正定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
總書記一直記掛正定古城保護,2013年8月24日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近年來正定古城保護工作,。要繼續(xù)做好這項工作,秉持正確的古城保護理念,,即切實保護好其歷史文化價值,。”
牢記總書記囑托,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勠力同心,久久為功,,全力做好古城保護利用工作,,推動古城保護風貌恢復提升、文旅深度融合,。
如今,,千年古郡、北方雄鎮(zhèn)的歷史風貌精彩呈現(xiàn),“登得上城樓,,望得見古塔,,記得住鄉(xiāng)愁”成為現(xiàn)實。百姓在古香古韻里樂享小城幸福,,游客在歷史積淀中感受一城繁華,。
24項古城風貌恢復提升工程全部竣工,古城歷史可見可觸
正定南城門夜景,。通訊員武志偉攝
到正定,,登南城門必不可少。
登上城樓,,舉目北望,,古街古樓、古寺古塔映入眼簾,,商廈民居,、綠地公園盡收眼底,讓人瞬間觸碰到一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氣息,。
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文脈,,保護好古建就是保存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在正定工作期間,,身體力行推動文物保護搶救,,修復隆興寺,保護古寺碑,,組織開展文物,、古樹普查,對文物古建劃定保護范圍……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強調(diào),,充分保護、有序開發(fā)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不斷增強城市魅力,,絕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和河北人民的殷切期望,這是使命也是責任,。
7月29日拍攝的正定府城隍廟,。正定府城隍廟是正定縣24項古城風貌恢復提升工程之一,為原址1:1整體復建,。 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規(guī)劃先行,。堅持“原真性、完整性”,,劃定8.9平方公里歷史城區(qū)范圍,,高標準編制《正定縣(正定新區(qū))總體規(guī)劃及古城風貌恢復提升規(guī)劃與實施》等多項規(guī)劃,各項建設都與古城風貌、文物古跡,、歷史文化相適應,。出臺《石家莊市正定古城保護條例》,讓古城保護有法可依,。
片區(qū)聯(lián)動,。依托“九朝不斷代”古建筑群落,推動整體保護恢復,。古城保護風貌恢復提升24項工程,,2019年全部高質(zhì)量完成。
始終對文物保持敬畏之心,,秉持正確保護理念,,該復建復建、該修繕修繕,、該提升提升,。盤點這24項工程,,每一項都做到了本真保護,、重點突出,不隨意,、不盲目,。
“我們每個城門的保護方式都不一樣,南城門是包括月城,、甕城,、東西馬道的整體系統(tǒng)性恢復。西城門和北城門實施的是遺址公園保護,,圍繞城墻修建遺址公園,,將城墻置于公園之內(nèi),旁邊修筑環(huán)形道路,,市民既可親近遺址,,又不損壞文物。”正定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蔡云龍說,。
正定南關古鎮(zhèn)夜景。通訊員武志偉攝
正定“九樓”之首的陽和樓,,是一座坐落于城市中軸線的建筑,,飛檐翹壁、巍峨精美,,已然成為古城的新地標,。“陽和樓是基址復建,通俗點說,就是挖出地基,,在基址上進行1∶1復建,,周邊小區(qū)域則恢復明清時期民俗。”蔡云龍告訴記者,。
四座城門之一的東城門修復工程,,是24項工程中的最后一處。此地曾為一軍事工事,,修復中,,保留原軍事工事于城墻之內(nèi)。對歷史遺存實行扣罩式本真保護,,就像給文物穿了一件外衣,。如今,東城門修復已成為國家文物保護的一個范例,。
保護古城輪廓,,疏理古城空間,給文物以尊嚴,。針對多數(shù)古寺,、古塔湮沒在居民區(qū)中的實際,正定共動遷24個片區(qū),,2942戶居民,,30個機關單位,13家企業(yè)遷出古城,,并拆除違章建筑7萬余平方米,,古城天際線和古建筑輪廓線自此一覽無余。
7月28日,,游客在正定古城陽和樓前小憩,。 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正定做到了!”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慨嘆,,“正定百姓已經(jīng)把古城作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這體現(xiàn)了文化遺產(chǎn)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尊嚴地復活,有價值地存在,。”
鄉(xiāng)愁留得住,,古韻更濃厚。
78歲的正定縣老干部王志敏,,幾乎每天都要到各處文物那里轉(zhuǎn)轉(zhuǎn),,為每一處新修建的文物寫詩作賦。采訪中,,他興致盎然地拿出自己的作品讓記者欣賞,,《南關城之賦》《重修陽和樓記》……老人一臉幸福地笑著說:“正定古城保護得好,,建設得好,我們都是見證人,!”
古城保護帶火旅游業(yè),,千年古郡迸發(fā)時代新活力
榮國府一角。通訊員武志偉攝
“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
時隔5年,再到榮國府旅游,,來自天津的紅樓愛好者李虹依然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新建了大觀樓,更換了青磚地面,,油飾彩繪金碧輝煌,,尤其是《紅樓夢》劇情場景的電子屏幕解說,更將人瞬時帶入連續(xù)劇的經(jīng)典場景之中,。”李虹說,。
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形勢下,正定縣在做好景區(qū),、景點防控工作的同時,,穩(wěn)步有序推進旅游業(yè)及其相關產(chǎn)業(yè)復工復產(chǎn)。
“今年景區(qū)恢復開放以來,,客流量穩(wěn)步攀升,,尤其是京津及周邊省份游客明顯增多,,說明榮國府的名氣在不斷擴大,。”榮國府景區(qū)管理處主任于坪蘭說。
上世紀80年代初,,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獲知大型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正在選設外景地的消息,,他敏銳地看到商機,積極爭取與拍攝方合作,,聘請古建專家,,根據(jù)名著《紅樓夢》嚴格設計和建造了這座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筑。電視劇熱播后,,榮國府迅速“走紅”,,帶動正定旅游業(yè)發(fā)展,被業(yè)界稱為中國旅游“正定模式”,。
游完榮國府,,再到隆興寺。摩尼殿內(nèi),,五彩懸塑倒坐觀音恬靜自若,;大悲閣里,,我國最高大最古老銅鑄大悲菩薩安然肅立。寺外,,整潔的環(huán)境,、開闊的停車場無不讓游客感到舒適自在。
在正定南城門上,,游客們賞景游玩,。通訊員武志偉攝
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確定的“旅游興縣”戰(zhàn)略前進,正定不斷加大古城風貌恢復力度,。古城面貌提升和景區(qū)周邊環(huán)境整治,,給旅游注入了新活力,正定旅游更上層樓,。
隨著一撥又一撥游客來到正定,,停車壓力日漸增大。正定縣委,、縣政府作出決定:拆掉所有機關單位的圍墻,,免費開放內(nèi)部停車位、廁所,、開水間,。打開“大門”的同時,新建18個停車場,,全城3.11萬個停車位免費共享,。
“為了解決游客如廁難,縣委,、縣政府先從廁所革命開始,,機關單位廁所對外開放,新改擴建廁所625間,,實現(xiàn)了便民共享,。”正定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局長王鵬說。
夕陽西下,,地處正定南城門外的“alice”音樂餐吧二層露臺上,,已經(jīng)坐滿了顧客。
“當初選擇這個地方,,就是迷上了這里的環(huán)境,。”餐吧老板、80后的鮑澤鵬說,。
2020年7月29日,,游客在南關古鎮(zhèn)觀光游玩。正定南城門外的南關古鎮(zhèn)有吃,、有玩,、有美景,,每天都會吸引大量游客前往。 河北日報記者 趙海江攝
餐吧對面,,南城門的璀璨燈火如在襟袖,,護城河音樂燈光秀搖曳多姿,夜光風箏在天空中飄來飄去,。“優(yōu)美的夜色,,閑適的環(huán)境,即使只是在樓上吹吹風,,也是舒服的感覺,。開業(yè)3個月以來,每天餐位都要翻臺3,、4次,。”鮑澤鵬笑容洋溢。
打造夜景亮化美化工程,,不斷豐富夜景,、夜市、夜演,、夜宿等業(yè)態(tài),,讓這座城市的每一個商圈都迸發(fā)出活力。
陳饸子,、王家燒麥,、正定八大碗,咖啡,、書吧,、冷飲店,每一個門店都生意火爆,。古城墻上游人如織,,古街巷里燈火輝煌,旅游小火車巡游穿梭,。“歌聲十里,夜不罷市”,,夜晚的正定生機勃發(fā),。
“正定的旅游業(yè)態(tài)越來越豐富。古城,、文物,、歷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使正定實現(xiàn)了從門票經(jīng)濟到旅游產(chǎn)業(yè)鏈的全面轉(zhuǎn)型升級,。”正定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娜介紹道。
旅游成為正定縣域經(jīng)濟新增長極,。2019年,,正定接待游客1496萬人次,旅游收入78.3億元,。
城市環(huán)境全面提升,,古城與百姓生活和諧相融
7月29日,陽和樓附近的一家文創(chuàng)用品商店內(nèi),,經(jīng)營者郝三喜(左)正在向游客介紹正定特色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正定古城內(nèi),各色店鋪鱗次櫛比,,游客絡繹不絕,,眾多當?shù)匕傩諒目焖侔l(fā)展的旅游產(chǎn)業(yè)中獲益。 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看著旺泉古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東門里村村民周瑞景恍然若夢,。
趁著古城風貌恢復提升,正定建成旺泉古街等3個特色旅游街區(qū),。地處其中的東門里村,,原來逼仄的小街巷變成了開闊的商業(yè)街,,村民居住的普通住房,,也提升成古香古色的店面房。“如今,,光房租每年就是一個很大的數(shù)字,。”周瑞景樂呵呵地說,,老百姓從古城改造中得到了實惠,幸福指數(shù)更高了,。
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要求,,正定縣統(tǒng)籌好古城保護與城市建設、維護群眾利益的關系,,著力建設文化底蘊深厚,、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幸福之城。
7月29日拍攝的正定博物館,。正定博物館2019年10月開館,,目前開放瓷器、造像和名人3個專題展廳,,共展出文物160件,。 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百姓家園可商可居,歷史文化可感可知,。
該縣建設了正定博物館,、城墻博物館,、元曲博物館等,讓歷史會說話,,讓更多民眾從文物中感悟和增強文化自信,。
“最自豪的是,正定的文物古跡越來越有魅力和尊嚴,,并且就在我們身邊,。”一位市民說。
夜晚,,陽和樓廣場成了人們爭亮才藝的大舞臺,。臺上,有人一展歌喉,,陶醉其中,;臺下,人們鼓掌叫好,,笑逐顏開,。
按照“無處不精細、無處不精美,、無處不精心,、無處不精彩”的標準,正定大力推進城市管理各項工作,,成功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縣城,、國家園林縣城、省級潔凈城市,。
新改擴建常山公園,、子龍廣場等15個公園游園,形成開放型公共綠地,,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26%,。
正定縣居民在公園中游玩。通訊員武志偉攝
城市深處609條小街巷,,全部整治提升,,路面進行了硬化,街道,、胡同實現(xiàn)了亮化,。每個街道路口,雅致的指示牌為游客清晰地指明方向,。
每天,各類清掃車,、清洗車,、霧炮車,,全天候不間斷高頻次清掃。洗樹,、洗路,、洗廣場、洗便道,,城區(qū)道路全覆蓋全方位保潔,。
“環(huán)境改變了人!市民的素質(zhì)在提高,,一個煙頭摁滅了,,不見垃圾箱不丟手。在這兒住了這么多年,,從來沒有感覺小城這么美,!”正定縣老干部張五普說。
漫步在正定,,很多細節(jié)讓人印象深刻——
7月29日,,一對新人在南城門下拍攝婚紗照。隨著正定縣24項古城風貌恢復提升工程全部完工,,正定古城成為了眾多攝影機構(gòu)的外景拍攝地,。 河北日報記者趙海江攝
低平的路牙石,方便車輛輕松入位,。公共廁所內(nèi)裝配了新風系統(tǒng),,有熱水、體重秤,、擦鞋機,。就連休閑座椅都與眾不同,座椅中間安裝了小茶幾,,供游客擺放零食和水杯,。
共享輪椅、免費WIFI,、免費直飲水,、免費觀光車……城市處處彰顯著共建共享的發(fā)展理念。
市民劉裙住在南城門附近的福門里小區(qū),。他說,,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前些年,,小區(qū)周圍垃圾堆、污水坑遍布,居民出門都躲著走,,隨著南城墻亮化工程完工,、云居湖公園建成,我們小區(qū)周邊已經(jīng)成為正定最美的地方,。
為了進一步促進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正定縣實行全城免費停車,目前共設有停車場16個,,車位2.85萬個,。圖為南城門附近的大型停車場。通訊員武志偉攝
7月28日下午,,住在西城門邊上的喬大爺來到城墻根下,,與老友下棋。他們怡然自得的背影,,連同斑駁的城墻和遺址公園,,被游客一一攝入鏡框中。
此時,,正定南城墻,,一對昔日的老姐妹,坐在城墻邊上,,興致勃勃地聊著天,。日光西移,不知不覺間,,兩個小時過去了,。
古城古韻,自在正定,。(河北日報記者 趙書華 霍曉麗 張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