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的張北,,風依然很涼,,吹在臉上有些疼??h宣傳干事告訴記者,,張北縣有個村叫玉狗梁,常年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一群老太太們的幸福日子就是練瑜伽,。
玉狗梁是位于冀蒙交界壩上草原的一個村莊,距離縣城63公里,。村口一面用紅色和黑色磚頭砌成的墻上,,寫著“中國瑜伽第一村”的字樣。村委會白色圍墻上,,則寫著“中國健身瑜伽示范村”,,這是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稱號。墻面上還粉刷著歌曲《有一個地方名叫玉狗梁》的歌詞,。隨處可見瑜伽姿勢的簡筆畫,,讓整個村子都和瑜伽沾上了關(guān)系。
張家口市張北縣玉狗梁村航拍景,。長城網(wǎng)·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皓 攝
即便是這樣,,農(nóng)村老太和瑜伽,記者一開始根本沒法兒把這兩個詞聯(lián)系到一起,,直到和村里的阿姨們一頓切磋后,,才徹底知道農(nóng)村老太練瑜伽有多颯。
“丫頭,,你把雙腳按照我們這樣抬上來。”“姑娘,,像我這樣把后背貼到瑜伽墊上,。”“來來,像這個阿姨一樣,,腿放到我的背上,。”……
熱心的阿姨們習(xí)慣性地要當老師,硬拉著記者學(xué)起了瑜伽動作,。在她們這支隊伍里,,年紀最大的80多歲,,最年輕的60歲出頭,練習(xí)瑜伽的這6年里,,她們每人都有“絕活兒”,。雙盤、倒立,、雙腿繞頭等動作,,簡直把記者看傻眼了。
玉狗梁村老年健身瑜伽團每天下午都會定點練習(xí)瑜伽,。長城網(wǎng)·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皓 攝
看著記者痛苦的模樣,,阿姨們打趣地說,她們跳的是幸福的瑜伽,。
“為啥說是幸福的瑜伽,,我?guī)е闳タ纯础?rdquo;68歲的張喜英拉著記者往她家走。
進家,、上炕,、看日記,這樣的過程,,張喜英老兩口再熟悉不過,。她的老伴王戰(zhàn)山今年82歲,曾是個民辦教師,,也是村里的文化人,。這些年每逢遇到大事、好事,,王戰(zhàn)山總會寫下來,,這一寫就是50多年。
張喜英老兩口向記者講述這幾年玉狗梁村的變化,,以及村民學(xué)習(xí)瑜伽的經(jīng)歷,。長城網(wǎng)·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皓 攝
“2019年1月28日,種藜麥經(jīng)濟效益高,,再加上每畝地有200塊錢的補助,,我妻子一個人的收入就能過萬元;2017年3月3日,,我們村老年瑜伽健身團第一次去省城表演,,我激動得熱淚盈眶……”修路、架燈,、通水,、種藜麥增收、脫貧……在王戰(zhàn)山的20多本日記里,,玉狗梁村過去幾年的變化清清楚楚,。愛笑的張喜英說,,瑜伽對村里人的影響太大了。
“我們現(xiàn)在都不怎么生病,,身體好,,精神更好。一說村里來人了,,我們趕緊換上白褲子,、紅上衣,我還專門描描眉,,擦點口紅……”張喜英生怕記者看不出來,,湊到眼前,讓記者看清她的妝容,,“一開始我們都不知道啥是瑜伽,,更不相信學(xué)瑜伽能脫貧,說句話不怕你笑話,,我就是個賴學(xué)生,,根本就不想好好學(xué),要不是盧書記,,我們現(xiàn)在還過著窮日子,。”
張喜英口中的盧書記叫盧文震,是石家莊郵電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駐玉狗梁村第一書記,。
玉狗梁村的瑜伽墻,。長城網(wǎng)·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皓 攝
2016年春節(jié)剛過,盧文震第一次來到玉狗梁,。“那個時候村里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我們在村里呆了幾天,發(fā)現(xiàn)年輕人,、小孩子都走了,,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當時我的心哇涼哇涼的,。”盧文震邊帶著記者在村里轉(zhuǎn),,邊介紹著玉狗梁村的情況。
玉狗梁村曾是國家級貧困村,。盧文震清楚地記著,,他來到玉狗梁村時,當時村里戶籍人口193戶457人,,其中254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留守的是110多位老人,,“因病致貧”占總貧困人口60%以上,。在這個壩上高寒區(qū),水資源不足,,除了土豆和莜麥,,能種植的經(jīng)濟作物有限。
“找項目,,全是老人誰來干,?村里的情況就是這樣,老年人居多,,我們選來選去,,找不到脫貧的路子。”盧文震一時想不出好的法子,,就想著先入戶摸清楚每家的情況,。
盧文震走家入戶,教鄉(xiāng)親們練習(xí)瑜伽,。盧文震供圖
“去老鄉(xiāng)家一進屋就上炕,,他們都會‘雙盤’。我突然就想到,,這個動作和城市人練的瑜伽動作一樣,,能不能把大家組織起來練瑜伽,身體鍛煉好了也行,。”帶領(lǐng)大家練習(xí)瑜伽來強身健體,,同時希望將來能打響品牌,實現(xiàn)招商引資,、脫貧致富的目標……當盧文震滿心歡喜地把這個想法說給鄉(xiāng)親們聽時,,沒想到又被澆了個“透心涼”。
“沒有一個人響應(yīng),,大家誰都不相信練瑜伽能脫貧,。可當時又找不到比這個更好的想法,,后來我就說誰來給誰發(fā)手套,、瑜伽墊。”盧文震就用這招先把人湊了起來,。
之后,,盧文震把鄉(xiāng)親們練習(xí)瑜伽的短視頻發(fā)到了微信公眾號里。時間長了,,玉狗梁老人們練瑜伽的事就傳開了,。
玉狗梁的鄉(xiāng)親們集體學(xué)習(xí)瑜伽動作。盧文震供圖
2017年年初,,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dǎo)中心打來電話,,他們鼓勵盧文震堅持下去,,并郵寄來教材,還在全國瑜伽運動推廣委員會的官方平臺贊譽玉狗梁為“中國瑜伽第一村”,。
家里炕上,、田間地頭,鄉(xiāng)親們的瑜伽動作隨手就來,。水平比較高的一些人,,組成了村里的瑜伽隊,他們被邀請上真正的舞臺,,到石家莊,、長沙、南京等地表演,。很多老人也因為瑜伽走出了玉狗梁,。更值得讓大家開心的是,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zhèn)鬟f現(xiàn)場,,他們在第85棒火炬?zhèn)鬟f區(qū)域德勝村沿線進行了表演,。
“我們還要上更大的舞臺,繼續(xù)好好練,,爭取上春晚,。”從過去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打牌、聊天,,到現(xiàn)在有了共同目標的鄉(xiāng)親們每天定點練瑜伽,,手機直播自己的生活,了解社會上的新鮮事,。如今,,玉狗梁村的老人們不僅生活過得帶勁,大家的心氣兒也齊了,。
村民們聚在一家蒸年糕,,吃大鍋飯。長城網(wǎng)·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皓 攝
2019年2月,,玉狗梁村實現(xiàn)了“兩不愁,、三保障”的整村脫貧目標,人均純收入達到12335元,。
在玉狗梁蹲點采訪的最后一天,,記者剛好碰上了從外地出差回來的黨支部書記張鵬程。他是村里去年剛當選的新支書,,40歲,,是目前留守村里最年輕的人。
“過去不回來是看不到希望,現(xiàn)在村里有些名氣了,,我就想著回村帶著大家搞養(yǎng)殖,、搞旅游,,真正做點兒事,,另外也想讓更多像我這樣的年輕人回村創(chuàng)業(yè)。”張鵬程告訴記者,,他外出這幾天村里有幾個年輕人跟他聯(lián)系,,想要回村發(fā)展產(chǎn)業(yè)。
如今,,村里建起了藜麥加工廠,,已經(jīng)開始試生產(chǎn),待到正式投產(chǎn)后,,還能提供就業(yè)崗位,。盧文震和張鵬程商量著玉狗梁還是要圍繞瑜伽做規(guī)劃,建一個以“老年瑜伽健身,、休閑,、避暑、度假,、康養(yǎng)”為一體的“中國瑜伽第一村”,,這也是玉狗梁村民的所想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