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圍爐煮茶,,升騰的熱氣驅(qū)散了冬日的寂寞,。長夜漫漫,炭火正旺,在陶壺咕嘟咕嘟的聲響中,,我們憶起了探訪正定小客遺址的那些事……
小客遺址位于正定縣南崗鎮(zhèn)小客村東,,地跨小客、北早現(xiàn)兩村,,總面積3.2萬平方米,。上世紀80年代初,一位中學(xué)生在自家地頭撿到一些陶片,、石斧等,,當?shù)匚谋2块T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調(diào)查,自此拉開了對小客遺址的探查工作,。如今,,正定博物館的“遺址拾零”展廳,還專門設(shè)有小客村龍山文化遺址展示區(qū),,博物館副館長祁彥利告訴我們,,這些器物就是來自于自家的地頭,當年的那位中學(xué)生就是她的哥哥,。
“小客村位于縣城西北11公里,,相傳自明朝永樂年間,祁,、劉等姓從山西洪洞縣遷于此,,當時來的人都比較年輕又是客居,且ke與qie近義,,所以叫小客(qie),。”祁彥利娓娓道來,遺址自小客村東250米處始,,東西約320米,;自北早現(xiàn)村北約700米處始,南北約100米,。“遺址分布在南北水渠西側(cè),由于長期耕作用土,,地表已遭破壞,。”
沿著小客遺址石碑,我們仔細辨認著遺址的殘跡,。據(jù)悉,,此地遺址內(nèi)涵豐富,從斷崖處可看到殘留的紅燒土和灰坑,,文化層深50至100厘米,。當年從地表揀到的石器有石斧、石鏟、石鑿,、石桿,、石鐮等。陶器有灰陶,、磨光黑陶,、紅陶、加沙紅陶等,。尤其是以灰陶數(shù)量最多,,大部分是甕、罐,、盆,、尊、豆,、鬲等器物的口沿和腹足,。紋飾有籃紋、蓖紋,、繩紋,、指甲紋、方格紋,、同心圓紋,、弦紋等。專家認定,,出土器物大部分屬龍山文化時期,,少數(shù)屬商、周,、戰(zhàn)國時期,。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小客龍山文化遺址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實,,龍山文化并非此地獨有,它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因1928年的春天,考古學(xué)家吳金鼎發(fā)現(xiàn)于山東章丘龍山鎮(zhèn)(城子崖遺址)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布于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等地,。史料記載,,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黑陶最富有代表性,,其中,磨光黑陶數(shù)量最多,,質(zhì)量最高,,這一時期也是中國制陶史上的鼎峰時期??脊艑W(xué)家把這種以黑陶為主要特征的文化遺存命名為“龍山文化”,,也叫“黑陶文化”。
伴隨著陶器制作技藝的日臻成熟,,我們的先民在正定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用勤勞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璀璨奪目的人類文明。仔細聆聽,,還有那穿越千年的歷史回響,,借著沸騰的水聲不斷傳來,那是田園農(nóng)舍的雞犬相聞,,是市井小販的吆喝叫賣,,是孩童玩耍時的嬉笑打鬧。光陰似箭,,轉(zhuǎn)瞬千年,,當年的茅檐矮屋漸成高樓,人們的陶罐器皿早已隱入塵煙……
冬日悠長,,窗外熟悉的喧囂歸于一片寧靜,。眼前陶爐星火點點,杯中茶香流轉(zhuǎn),,熱騰騰的紅塵煙火氣,,撫慰了我們的心靈,更讓人思緒翩躚,。(記者 張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