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日報 記者 王東 通訊員 宋紹聰
“田長管好田,,守住金土地,。去年我們村糧食畝產1600斤,總產量達到400多萬斤,,村民們可高興了,。”提起村里的“金土地”,,王金兵頗為自豪。作為盧龍縣印莊鎮(zhèn)相公莊村村級田長,,王金兵說,,糧食增產、村民增收,,得益于“田長制”的推行,,只有牢牢守住耕地紅線,才能把飯碗端穩(wěn),、端牢,。
1月12日,田長王金兵帶領4名網格員在田邊巡查,。“我是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兼田長,村‘兩委’干部兼任網格員,,共同承擔發(fā)現,、制止、報告和宣傳等職責,,讓每一塊耕地都有‘守護人’,。”王金兵回憶,,推行田長制以前,沒有統(tǒng)一的管理制度,,村民種糧積極性不高,,全村2600畝耕地糧食產量不過120萬公斤。現在,,經過全方位巡查和耕地保護宣傳,,已清理復耕300多畝,能復耕的全部復耕,。
“田長制”是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分層級設置“三級五層”(縣,、鄉(xiāng)、村三級,;縣田長,、鄉(xiāng)鎮(zhèn)田長,、鄉(xiāng)鎮(zhèn)網格長,、村田長、村網格員)農田網格,,建立以村為單位的網格化管理機制,。
在相公莊村村委會外墻上,記者看到“田長制”公示牌上詳細標明了縣,、鄉(xiāng),、村三級田長的姓名、職責,、任務,,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范圍、面積以及監(jiān)督舉報電話等內容,。公示牌掛到村委會,,為的是方便群眾發(fā)現問題及時反饋舉報,充分發(fā)揮全民監(jiān)督作用,。
為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現耕地永續(xù)利用,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耕地“非糧化”,,我市自2022年全面推行“田長制”機制建立工作,研究制發(fā)市級耕地保護“田長制”實施方案和指導意見,,并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區(qū)域特色的“田長制”,,將耕地保護監(jiān)督管理延伸到“最后一公里”,確保良田變糧田,。
“截至2022年底,,我市各縣區(qū)已全部完成了‘田長制’機制建立工作,,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將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納入到中心工作,統(tǒng)籌建立了分級負責耕地保護責任體系,。”市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耕地保護監(jiān)督科科長李城北介紹,,目前全市確立縣級田長80名、鄉(xiāng)鎮(zhèn)田長354名,、村級田長4046名,,明確了各級田長責任,推進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網格化管理,,為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打下堅實的制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