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龍飛 鄭 軼 季 芳 李 洋
人民網-《人民日報》
今年春節(jié)期間,長城內外一派“冰雪熱”,。北京首鋼滑雪大跳臺化身冰雪樂園,“雪圈沖浪”人氣火爆,;張家口崇禮云頂滑雪場,,各地雪友“打卡”冬奧同款賽道;延慶冬奧場館和冬奧村組成特色旅游景區(qū),,游人如織,,充滿歡聲笑語……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后的首個冰雪季,,神州大地躍動著勃勃生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成功不僅在于賽事的成功,,更在于通過籌辦舉辦冬奧會,、冬殘奧會帶動了各方面建設,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了深遠的積極影響,。”“我們堅持冬奧成果人民共享,,通過推廣普及冰雪運動帶動全民健身走向縱深,,通過產業(yè)發(fā)展助力脫貧攻堅,,通過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讓人民身心更健康,、就業(yè)更充分,、生活更美好,實現(xiàn)共同參與,、共同盡力,、共同享有。”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在國家體育場“鳥巢”盛大開幕,,“一朵雪花”“微火火炬”驚艷全球。從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盛會,,到“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不斷鞏固和拓展,,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成功舉辦一年來,精彩的冰雪故事仍在延續(xù):冰雪競技與大眾冰雪運動“比翼齊飛”,,豐厚的冬奧遺產得到全方位利用,,以體育為橋梁促進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
行進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與世界共享北京冬奧成果,,續(xù)寫精彩華章,。
弘揚北京冬奧精神,為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凝心聚力
今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晚開場歌曲《花開種花家》中,,北京冬奧會冠軍武大靖,、徐夢桃和高亭宇登臺演唱。望著滿眼的中國紅,,武大靖感慨地說:“中國紅在我們心中就是冠軍的象征,,這是使命,也是目標,。”
一年前的2月5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后第一個比賽日,武大靖率領的短道速滑接力隊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摘得首金,。“縱使對手再強,、競爭再激烈,不拼到最后一刻絕不放棄”,,憑借這股勁,,我國冰雪健兒在冬奧賽場實現(xiàn)一個又一個突破。
乘著北京籌辦和舉辦冬奧會的東風,,中國冰雪運動開啟新篇章,。短短幾年間,依托跨界跨項選材,、科技助力備戰(zhàn),,從109個冬奧小項的約1/3在我國是空白,到“全項目開展,、全項目建隊,、全項目訓練”。9金4銀2銅,、位居金牌榜第三,,不僅創(chuàng)造了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冬奧會以來的歷史最好成績,更彰顯了黨的領導和舉國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yōu)勢,。
成就源自奮斗,勝利來之不易,。一項項承諾變成現(xiàn)實,,中國向世界呈現(xiàn)了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在冬奧申辦,、籌辦、舉辦的過程中,,廣大參與者共同創(chuàng)造了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chuàng)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極大激發(fā)億萬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為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注入磅礴力量。
進入新奧運周期,,廣大冰雪健兒滿懷豪情投入備戰(zhàn),,國際賽場捷報頻傳。去年11月,,國際滑聯(lián)短道速滑世界杯鹽湖城站比賽,,年輕的中國隊力壓一眾強手,拼下新賽季首金,。“踐行北京冬奧精神,,頑強拼搏,再立新功”,,成為大家共同的心聲,。
實現(xiàn)“歷史性跨越”的不只在競技場。河北,、吉林,、黑龍江等地的滑雪場“開板”以來,迎來一波波客流高峰,;不少南方城市的冰雪場館,,春節(jié)期間熙熙攘攘,;電商平臺上,,冰雪裝備銷售額節(jié)節(jié)攀升……冰雪運動已經融入百姓生活。
“通過籌辦冬奧,,不僅把冰雪運動的競技水平追上去了,,冰雪運動的普及推廣也追上去了,體育運動的質和量都提高了,。”2015年申冬奧成功以來,,我國居民參與過冰雪運動的人數(shù)達到3.46億人,。后冬奧這一年,數(shù)據愈加“亮了起來”,。
截至目前,,超過2000所冰雪運動特色學校遍布各地;2022年湖北,、廣東,、四川等地舉辦的省運會,不約而同首次設立冬季項目,;第九屆全國大眾冰雪季,,1499項活動將帶動更多人“賞冰樂雪”……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的步伐越走越堅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fā)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體育強國的基礎在于群眾體育,。冰雪運動成為推動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的有力抓手,。“要策劃好,、組織好覆蓋全國、群眾身邊的系列冰雪賽事活動,,推動各地加強冰雪場地建設,,探索冰雪運動進校園等體教融合有效方式,把群眾冰雪運動熱情保持下去,。”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倪會忠信心滿滿,。
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力量,冬奧成果長久惠及人民,。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說:“我們歡迎中國成為冰雪運動大國。”以此為新起點,,我國體育事業(yè)迎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活力,。
用好寶貴冬奧遺產,為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增添動能
一年前,,當冬奧健兒從首鋼滑雪大跳臺騰空而起,,矯健的身姿與巨大冷卻塔交相輝映,給全球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如今,,首鋼園區(qū)已成為北京這座“雙奧之城”的熱門地標。
其他冬奧場館同樣人氣高漲。國家高山滑雪中心17條高山雪道全新亮相,,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在平緩滑段開設大眾體驗項目,,國家速滑館去年暑期接待13.8萬人次……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后,,所有冬奧場館積極面向公眾開放,,拓展四季運營、豐富體驗內容,,擦亮了“金字招牌”,。在北京國家速滑館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武曉南看來,將既有設施進行創(chuàng)新利用,,提供多樣化高質量冰雪產品,,能夠充分發(fā)揮冬奧場館的示范作用。
大國擔當,,著眼長遠,。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不是一錘子買賣,,融入城市發(fā)展,、生態(tài)建設、服務民生的大格局,,冬奧會的牽引作用和輻射作用在賽后愈加顯現(xiàn),。
2023年1月6日,張家口崇禮高鐵站迎來開站一周年,。從北京開往太子城站,、崇禮站方向的“滑雪專列”上座率超九成。游客們只需一個多小時,,就能共赴“冰雪之約”,。
一條京張高鐵,聯(lián)結起京張兩地“一小時經濟圈”,,打開“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圖景,。過去一到寒冬就大雪封山的塞外小城崇禮,借助籌辦和舉辦冬奧會的契機,,一躍成為世界矚目的滑雪勝地,。今年春節(jié)假期,崇禮各大雪場游客爆滿,,近16萬人次“滑雪過大年”,。
“冷資源”釋放“熱效應”,冬奧紅利讓崇禮脫貧摘帽,,加快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當前,崇禮全區(qū)有近1/4人吃上“冰雪飯”,。“冬奧會使崇禮的各類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政府優(yōu)惠政策陸續(xù)出臺,冰雪市場大有可為,。”張家口崇禮太舞滑雪小鎮(zhèn)總裁周文茜說,。
區(qū)域協(xié)同發(fā)展,一子落穩(wěn),,滿盤皆活,。如今行走在京張大地,交通基礎設施相連相通,,生態(tài)環(huán)境聯(lián)防聯(lián)治成果顯著,,產業(yè)發(fā)展互補互促,“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穩(wěn)步推進,。“環(huán)境正影響,、區(qū)域新發(fā)展、生活更美好”的冬奧效應持續(xù)為高質量發(fā)展賦能,。
“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為現(xiàn)實,,進一步激活冰雪經濟,更多地區(qū)將冰雪產業(yè)納入相關發(fā)展規(guī)劃,。2022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等多部門共同印發(fā)《戶外運動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2022—2025年)》,,提出要“形成東西南北交相呼應,、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協(xié)調并進的發(fā)展格局”,。
人氣足,,市場旺,信心強,。據《中國冰雪旅游發(fā)展報告(2023)》統(tǒng)計,,2021—2022冰雪季,我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shù)為3.44億人次,,冰雪休閑旅游收入達4740億元,。專家預測,未來全國冰雪消費潛力將進一步釋放,,以冰雪運動,、冰雪裝備、冰雪旅游為重點的冰雪產業(yè)鏈逐步形成,,我國冰雪產業(yè)總規(guī)模到2025年有望達到1萬億元,。
冰雪畫卷繼續(xù)鋪展,成為貫徹新發(fā)展理念的生動樣本。利用好寶貴的冬奧物質,、文化和人才遺產,,實現(xiàn)“可承受、可收益,、可持續(xù)”的辦奧新模式,,已然勾勒出清晰模樣。
持續(xù)放大冬奧效應,,為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貢獻力量
新年伊始,,“北京2022冰墩墩兔年特別版”發(fā)售即被搶購一空,“一墩難求”的場景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冬奧盛會,。一年前的“鳥巢”,,9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3000名運動員相聚五環(huán)旗下,北京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
作為新冠疫情發(fā)生以來首次如期舉辦的全球綜合性體育盛會,,北京冬奧會是對“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奧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實踐,。這一載入史冊的盛會,贏得了“樹立奧運新標桿”的國際贊譽,。
在北京冬奧會誕生的眾多新紀錄中,,有一項由全世界共同創(chuàng)造。國際奧委會2022年10月發(fā)布的《北京冬奧會市場營銷報告》顯示,,全球共有20.1億人通過廣播電視和數(shù)字平臺觀看了北京冬奧會,。巴赫盛贊:“北京冬奧會是有史以來數(shù)字化參與程度最高的一屆冬奧會。”
透過冬奧這扇窗,,世界感知到新時代中國陽光,、富強、開放,、充滿希望的國家形象,。在國際奧委會的調研中,受訪的參賽運動員對北京冬奧會大加贊賞,,對賽事采取的防疫措施感到滿意,。國際體育記者協(xié)會日前公布2022年度最佳體育賽事媒體設施,北京冬奧會位列綜合性賽事頭名,。
從冬奧籌辦到舉辦,,“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貫穿始終,。冬夏場館創(chuàng)造性雙向轉換、碳排放趨近于零的人工冰面,、“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中國經驗,、中國智慧蘊藏其中,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用綠色描繪未來的創(chuàng)新力和行動力”,。
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會協(xié)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由衷贊嘆:“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在推動冰雪運動發(fā)展,、場館賽后利用,、碳中和及水資源等可持續(xù)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因疫情影響所創(chuàng)造的遠程協(xié)作等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經驗。”
冬奧會的正向影響,,從賽時延伸到賽后,,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薪火相傳的奧林匹克精神和理念,,又一次在中華大地廣泛傳播,。目前全國已認定835所奧林匹克教育示范學校。按照“雙奧”特點改造的北京奧運博物館,,計劃于今年6月23日奧林匹克日向社會開放,。
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屢屢上演“美美與共”的佳話,。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共開發(fā)5000余款特許商品,,吉祥物“冰墩墩”火遍全球。在非洲,,通過以北京冬奧會為主題的動畫片,,不少孩子們知道了“雪是什么樣子”。
漫步在“鳥巢”,,一面復刻了冬奧會雪花火炬臺的展示墻,,引發(fā)中外游客駐足觀賞。借助冬奧這條紐帶,,中國與世界雙向奔赴,,體育對外交往日趨頻繁,“朋友圈”“伙伴群”越擴越大,。
一曲冬奧樂章,,奏響和平、友誼,、進步的主旋律,。面對各種緊迫全球性挑戰(zhàn),加強團結合作,,共同坐上新時代的“諾亞方舟”,,人類才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透過北京冬奧會的精彩敘事,歷史鐫刻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世界對中國道路有了更深的認識,。
一起向未來!中國向世界發(fā)出的時代強音,,久久回響,。
《 人民日報 》( 2023年02月04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