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跨越30年的中非雜技情
本報記者 楊金麗 攝影 王少華
昨天,,來自坦桑尼亞的4名雜技演員,,跟隨吳橋群藝馬戲團創(chuàng)辦人、雜技名家于金生,,來到吳橋縣于集鎮(zhèn)于東村于金生家新落成的小院,參觀,、學習的同時,,還進行了一場關(guān)于雜技的尋根。
“緣分真是太奇妙了,!沒想到30年后,,我們又重新站在了老校長曾經(jīng)學習雜技的地方!”25歲的凱文和鋒利,、西納,、羅伽一起,邊參觀小院,,邊不住地感嘆,。
4個人都是來自坦桑尼亞的雜技演員,2022年8月來到中國,,成為吳橋群藝馬戲團的簽約演員,。吳橋群藝馬戲團由國家級非遺吳橋雜技代表性傳承人于金生1979年創(chuàng)辦,多次在全國巡演,,并走出國門,,在幾十個國家演出,在世界雜技界享有盛譽,。一次演出中,,于金生看到4名非洲演員表演的雜技節(jié)目后,非常好奇:“他們的演出,,怎么有濃濃的吳橋雜技味道,?特別像我的徒弟。”于是,,于金生讓他們練練雜技基本功,。練完之后,于金生更納悶了:“明明就是我教的路數(shù),,連鼓點之后的亮相,、技巧、基本功都相差無幾,,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于金生自小學練雜技,半個多世紀來傾心雜技藝術(shù),,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色,,在世界雜技界獨樹一幟,享有“現(xiàn)代馬戲大王”的盛譽,。他曾代表中國在俄羅斯國際馬戲論壇上做主旨演講,,受到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的接見,。詢問凱文等人后,于金生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的老校長威廉姆,,當年就是于金生的徒弟。那是1993年,,在于金生的銳意經(jīng)營下,,群藝馬戲團蒸蒸日上,已有不少外國演員,,其中就有來自加納的威廉姆,。當時,威廉姆是一名舞蹈演員,,專門跳非洲民族舞,。和雜技演員相處久了,他喜歡上了雜技,,拜于金生為師,,學習雜技藝術(shù),后來又到吳橋當?shù)厣钤?。學成后,,他在坦桑尼亞成立了雜技學校,,培養(yǎng)了一大批雜技演員,。后來,威廉姆的學生喬恩,、伊薩等,,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跟隨于金生學習雜技,,兩個非洲姑娘受益良多,,親切地稱于金生為“中國爸爸”?;貒?,她們在威廉姆創(chuàng)辦的雜技學校任教,凱文,、鋒利等四人,,就是她們的學生。
緣分如此奇妙,,于金生和凱文,、鋒利等人都覺得特別神奇。于金生看到4名非洲演員不怕苦,、肯練功,、好學好問,,就毫不保留地傾囊相授。短短幾個月,,已教會他們馬術(shù)和晃板,,使他們技藝大進。
為了帶動吳橋雜技旅游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于金生在自己的小院創(chuàng)辦“吳橋雜技非遺傳承基地”,。基地剛落成,,于金生就帶著非洲演員來參觀學習,。
“吳橋,我們心中的圣地,!”凱文用中文告訴記者,,這次到吳橋?qū)るs技之根,收獲很大,。
于金生的雜技展室中,,陳列著傳承了一二百年的石墩、石鎖,、大刀等古老的雜技用具,,以及他自己發(fā)明的、見證他遠赴幾十個國家進行演出的大鐵缸等物品,,還有數(shù)不清的證書,、獎杯、照片,。幾名非洲演員邊看邊贊嘆,,深深為于金生,更為吳橋雜技的藝術(shù)魅力所折服,。
于金生還親自示范,、指導(dǎo)他們練習雜技。當聽說于金生今年已70歲高齡,,凱文露出了驚奇的表情:“太神奇了,!真是不可思議!”
“中國和坦桑尼亞是全天候的朋友,,我們永遠歡迎他們的到來,,也歡迎其他國家的優(yōu)秀演員加入我們的馬戲團。”于金生說,,他現(xiàn)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讓吳橋雜技藝術(shù)之花香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