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趙戲苑百花開——“河北是北方戲窩子”話題引發(fā)熱議(上)
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劉學斤 毛雨禾
連日來,,全國戲曲(北方片)會演暨梆子聲腔優(yōu)秀劇目展演在河北石家莊進行得如火如荼,讓來自省內(nèi)外的戲迷朋友大呼過癮,。許多戲迷表示:“河北真是個戲窩子,,劇種劇團多,、名角大腕多,票友戲迷也多,!”
《報燈名》,。河北新聞網(wǎng)杜船攝
“2017年全國進行的地方戲曲劇種普查中,共統(tǒng)計出348個劇種,,其中河北有36個,,占全國總量十分之一還多。數(shù)量居全國第二位,。”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副院長趙惠芬說,,北方戲窩子,河北這方水土,,當之無愧,。這樣的名字,土得掉渣兒,,卻又內(nèi)涵豐富,,因而時尚無比。
一
采訪中,,外省戲迷說起河北,說起河北的地方戲曲,,首先提到的是河北梆子,。河北省文聯(lián)副主席,、河北省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賈吉慶表示,河北梆子之于河北,,如同晉劇之于山西,,秦腔之于陜西,豫劇之于河南,。“河北梆子是河北的省劇,,就規(guī)模、影響力和群眾基礎(chǔ)而言,,河北的地方劇種無出其右者,。其次則有保定老調(diào)、石家莊絲弦,,等等,。保定老調(diào)、石家莊絲弦,,如同上黨梆子,、蒲劇之于山西,眉戶戲和碗碗腔之于陜西,,曲劇和越調(diào)之于河南,。”
《大登殿》。河北新聞網(wǎng)杜船攝
“這并非說其他劇種不好,,不重要,,不值得關(guān)注。像評劇,,發(fā)源于唐山,,其勢早已走出河北,其聲早已不局限于河北,,論其地位,,僅次于京劇。”賈吉慶說,,活躍于河北的劇種,,不光河北梆子一種,另外幾十種分布于全省不同的市,,不同的縣鄉(xiāng),,在一個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村莊生生不息……
記者非常認同賈吉慶的說法。記者多年形成了一個職業(yè)習慣,,每到一地采訪,,總想聽個當?shù)氐男迈r兒。所謂新鮮兒,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新聞,,在此專指活躍在當?shù)氐牡胤綉?。這些劇種藏著少為人知甚至外地人根本沒聽說過的當?shù)鬲氂械拿耧L民俗與文化歷史信息。它們業(yè)已存在了幾百年,、上千年乃至更長的時間,,對于采訪者,這是一種沉淀在日常的平凡得常被忽略不計,,實則具有活化石的意義的新聞,。
二十年前,在蔚縣,,一個偶然的機會,,記者聽到蔚縣秧歌,很驚訝,。驚訝之余,,收獲更大,從此記憶當中,,不再只有很早就聽過看過的定州秧歌,。再后來,又知道,,定州和蔚縣之外,,涿鹿、萬全,、行唐,、靈壽等地都有秧歌;河北的秧歌戲,,或可追至當過定州知州的蘇東坡頭上,,故而又叫蘇秧歌。
秧歌在河北并不是最古的劇種,。
溯源,,河北武安的儺戲或可追至北齊蘭陵王高肅身上;河北的皮影,,包括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河間皮影戲以及青龍皮影戲,、昌黎皮影戲,、沙河皮影戲,或可追至燈影戲,,漢武帝在位的時候,,甚至更早,。
“皮影可以說是河北最古老的劇種,河北最年輕的劇種,,知道嗎,?”在唐山,戲曲家韓溪告訴記者,,唐劇脫胎于皮影,毫無疑問,,“唐劇是河北最年輕的劇種,,乃至全國最年輕的劇種之一”。
“ 河北,,是中國戲曲發(fā)祥地之一,。”趙惠芬說,中國戲曲的發(fā)展脈絡(luò),,總能在河北找到印跡,。其中,既有戲曲的起源儺戲,,也有戲曲發(fā)展過程中的角抵戲,、參軍戲,還有戲曲成熟期的元曲,??梢哉f,河北戲曲史,,幾乎就是大半部中國戲曲史,。
二
賢寓是定興一個鎮(zhèn)子。
十多年前,,記者在定興采訪著名的義慈惠石柱,,被熱情的引路人引到那里,第一次看賢寓調(diào)藝人的表演,,第一次注意在河北還有這樣的小劇種,。小到以村鎮(zhèn)名命名。
劇種雖小,,價值卻不可小覷,,老藝人們一招一式一句唱腔,非常認真,,無不全身心投入,,叫人感動。后來了解到,,在百姓口中這種類似賢寓調(diào)以村名命名的劇種,,河北還有不少,,譬如炊莊高腔戲、橫岐調(diào),、河西村昆曲,、官莊詩賦弦……
《花為媒》。河北新聞網(wǎng)杜船攝
河北之所以被稱為北方戲窩子,,就是因為有眾多賢寓這樣的小戲窩子,。眾多這樣的小戲窩子,成就了河北這個大戲窩子,。
在河北戲迷的口碑中,,除河北梆子、評劇,、絲弦外,,還有很多劇種帶有縣名,突出了地方特色,,比如威縣亂彈,、深澤墜子戲、武安平調(diào)落子,、康保二人臺,、永年西調(diào)、臨城南調(diào),、寬城大口落子,、肅寧武術(shù)戲、海興南鑼劇,、大名大平調(diào),、曲周柳子腔……
這里要特別提一下哈哈腔。這個劇種形成于明末清初,,流行在保定,、滄州、衡水以及山東部分地區(qū),,1955年,,在原來清苑縣羅家營和蠡縣大楊莊兩個民間業(yè)余劇團基礎(chǔ)上,當?shù)亟M建了清苑縣哈哈腔劇團,。羅家營村就是哈哈腔的人才大本營,,名副其實的戲窩子。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群眾的娛樂生活越來越多樣化,,哈哈腔的演出市場越來越不景氣,到2004年,,劇團人數(shù)從最輝煌時的近百人減至28人,,瀕臨解散,。2006年,在當?shù)卣闹С窒?,清苑哈哈腔劇團申請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成功,。有了非遺項目的資金支持和當?shù)卣呢斦龀郑偌由舷锣l(xiāng)演出的財政補貼和演出收入,,這個團不斷創(chuàng)新劇目,,開拓市場,逐漸恢復了勃勃生機,?!?/p>
為什么在河北會有如此多的劇種呢?“這和河北的地理位置有關(guān),。”賈吉慶分析,從井陘傳入河北的山陜梆子,,張家口一帶游牧民族和漢文化交融產(chǎn)生的東路二人臺,,邯鄲流行的豫劇等,都帶有明顯的地緣特點,,“燕趙文化始終兼容并包,,對外來文化并不排斥,加上燕趙大地自古多戰(zhàn)事,,老百姓心中的情緒需要排遣,,本土的文藝活動和外來的曲藝相結(jié)合,在河北就形成了種類繁多又各有特色的地方劇種,。”
三
戲窩子缺不了戲簍子,,戲簍子離不開戲窩子。與戲相伴相隨,,不離不棄,。他們有無數(shù)人。
“合作化之前,,我們那個縣120個村,,村村有劇團,有秧歌,、絲弦,、亂彈、梆子,、京劇等20多個劇種,。我們村200多戶,有個秧歌團,,誰家有人登臺亮相,,那是種身份和榮耀,。出門在外,說是劇團的,,就有人遞水管飯,。”著名作家堯山壁說。堯山壁是隆堯人,,自幼迷戲,,早年粉墨登場,唱過小旦,。
《雁蕩山》,。河北新聞網(wǎng)杜船攝
“我印象里看的第一出戲,是50年代初在村里看新艷琴的評劇《牛郎織女》,,用一條藍布兩邊一系,,代表天河。”回憶起年少時在蠡縣老家看戲的經(jīng)歷,,著名戲劇評論家王德彰先生稍作沉吟,,旋即說出那出評劇也叫《天河配》,然后介紹道:評劇形成于唐山,,由灤縣的蓮花落——后改稱平腔梆子——演化而來,,1923年定名評劇,帶有冀東地區(qū)群眾風趣樂觀的性格特點,,唱腔沒有太多高腔,,清新脆亮,易懂易學……
堯山壁和王德彰一度被身邊人叫戲簍子,。王德彰南開大學畢業(yè)后,,便從事戲曲工作,后任職于河北省藝術(shù)學校,,擔任過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院長,,出版過《名角》《談戲說史》《藝壇往事》等著作。堯山壁,,是詩人又是散文家,,不但愛看戲,還能上臺唱戲,,打小兒被稱為小戲簍子,,小戲簍子長大了,不忘舊情,,寫了《百姓舊事》和《流失的歲月》,,好些篇文章專寫戲曲。
《智取威虎山》“滑雪舞”,。河北新聞網(wǎng)杜船攝
在河北民間,,隱藏著眾多的戲簍子,,堯、王兩位老先生是其中的代表,。他們已至耄耋之年,,但談起戲,從親歷說起,,娓娓道來,,興之所至,情不自禁哼唱幾句,,曾經(jīng)的目之所見,,耳之所聞,滿肚子掌故,,皆有出處,,甚為有趣。
《鐘馗》,。河北新聞網(wǎng)杜船攝
講起戲簍子故事,,記者采訪到的人,不約而同都提到了著名戲曲理論家齊如山和著名導演郭寶昌,,“那才是大戲簍子呢。齊如山先生是河北高陽人,,高陽流行昆曲和梆子,,戲窩子美名遠揚。他一生為國劇殫精竭慮,,是近代中國戲曲史上的傳奇英雄,。郭寶昌先生老家是河北徐水,名導名票,,對京劇情有獨鐘,。”
“要說北方戲窩子,可不能落了京劇和北方昆曲”,,他們說,,河北之于北方昆曲和京劇,好比娘家,,因為作為國劇的京劇和作為戲曲標本的北昆,,自形成到壯大到鼎盛,就跟河北如影隨形,,自然而然,,剪不斷,拆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