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wǎng)·冀云客戶端記者 楊澤 章紫薇 席曉宇 王晶
5月6日,,立夏時節(jié),行進在張北縣德勝村,,春夏交雨貴,,甘霖潤千家,處處有忙碌的身影,。大棚里,,蓋膜、移苗,、澆水,,一氣呵成;民宿院內,,打掃庭院,、洗滌床被、懸掛彩旗忙中有樂,;打卡村民廣場,、光伏電站、民宿觀光區(qū)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德勝民宿一角,。資料圖
村北馬路旁的連片大棚里,長勢喜人的瓜苗,,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記者見到了村民眼中的能人徐海忠,,他正聚精會神查看新引進的西瓜苗長勢,,不時有村民打電話想請教他大棚種植技術。
徐海忠向記者介紹道,,過去,,德勝村土地貧瘠,十年九旱,,人們靠天吃飯,,種些莜麥、馬鈴薯,、胡麻,,只能解決溫飽,種植西瓜想也沒想過,。
2017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張北縣小二臺鎮(zhèn)德勝村看望慰問貧困群眾,同基層干部群眾一起算扶貧賬、謀脫貧計,。幾年來,,德勝人牢記總書記囑托,苦干實干創(chuàng)新干,,擼起袖子加油干,。
目前村里建起了280個微型薯大棚、2600畝集中光伏電站,,還建起了民宿區(qū),、特色養(yǎng)殖園等,村民直接參與經營,、入股分紅,、家門口打工,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全村于2018年脫貧出列,,2022年,村集體收入達到220多萬元,,人均收入21600元,,村集體收入和村民收入在全縣脫貧村名列前茅。
“德勝宿集”民宿區(qū),。長城網(wǎng)·冀云客戶端記者 鄭世繁 攝
不甘墨守成規(guī)的徐海忠先后嘗試過大棚錯季蔬菜,、馬鈴薯種植,努力尋求更高效益,。去年,,一位游客向他建議:“大哥,你們村這么多民宿,,游客又多,,做大棚采摘肯定掙錢!”
第一茬錯季蔬菜收割后,,他試種的圣女果,,收益好得出乎意料。
徐海忠介紹剛覆膜的采摘大棚,。長城網(wǎng)·冀云客戶端記者 楊澤 攝
“圣女果,,一茬能產1000多公斤,價格還高,,1公斤能賣15元嘞,,每個大棚可純收入1.6萬多元。”徐海忠估算去年試種成果,。
他還琢磨著,,德勝村位于張北草原天路和中都草原之間,每年夏秋旅游旺季,,德勝村又是人們的理想歇腳地,,村集體的民宿、村民改建的民宿有60多套,,每天能接待住宿400多人,,去年來村里的游客有50萬人次,加上德勝村還是“全國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前來打卡的會更多,,果蔬采摘一定大有可為。
今年他又蓋了兩座大棚,,6個大棚全部引種西瓜,、草莓、圣女果,。
“今年,,我的果蔬苗可是精心挑選的優(yōu)質品種,易成活,、好管理,,現(xiàn)在種上,7月中旬你們就來采摘吧,。”徐海忠向記者發(fā)出邀請,。
“大干收獲季,我的目標是大棚收入超10萬,,并帶動更多的村民一起搞采摘大棚,,讓更多的人通過果蔬采摘致富。”徐海忠信心滿滿地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