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布鞋背手而行的老人,、沿街叫賣的小攤販,、頗為少見的彈棉花店……說起太行泉城最具代表性的老街巷,南北長街無疑兼具了歷史滄桑感與濃濃煙火氣,,且一直繁榮至今,。伴隨著老邢臺人的日常,,它印刻著城市的人文歷史,,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邢臺人的記憶。
濃濃煙火滿市井
清晨時的南北長街,,時不時有自行車,、電動車緩緩穿行,鮮有大的車輛經(jīng)過,。車輪和石板街摩擦的聲音,,喚醒了沉寂一宿的老街,小攤小販的吆喝聲陸續(xù)響起,。
一處門樓邊被磨得锃亮的上馬石邊,,幾位老人圍在一起嘮著家常。說起長街的歷史,,紛紛說道“邢臺老城區(qū)就那么大點,,南北長街是老城中軸線最長的主干道”“以前這個街是土路,后來統(tǒng)一鋪了青磚”“這條街上的店鋪門臉小,,但種類很齊全,,生活在這里很方便”……
“南長街北長街,南北長街通南北”,,這條長達(dá)兩公里的街道曾貫穿古城,,并且坐落在中軸線上,,曾是達(dá)官顯貴,、豪商巨賈的聚居地。如今,,從東門里進(jìn)入南長街,,一路上各色小攤,、小店鱗次櫛比,路面青石鋪就,,社家巷,、衛(wèi)衙街等小巷、胡同分布街道兩側(cè),。兩側(cè)一米來寬的小巷子彎彎繞繞,,民居緊布,頗有曲徑通幽之妙,。步入一所老院,,厚重的木門、搖曳的枯草,、圖形各異的磚雕……處處透著歲月滄桑,。
三兩句說不盡南北長街的車水馬龍、市井煙火,、青春光彩,、幾度滄桑,。有的老房子翻了新,有的攤位易了主,,街道鋪了新磚……仍有很多人一直居于此處,,守著老院子、老街道,。“有這么一處老院子,,感覺是自己的老家、自己的根,。”在一處縱深的趙家院子里,,前前后后十幾間屋子,,主人告訴記者,,在這條街上,這種深深的老院子,、住過一家好幾代人的有很多,。
老宅、深巷影婆娑
在北長街,,一個高高門樓下,,左側(cè)放有一個石墩,頂上刻有蓮花浮雕,。“這石墩子挺老的,,不記得什么時候放在這的。”70歲的長街居民史女士,,帶領(lǐng)記者來到長街里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老院子——劉家大院,,她說這院子的歷史很長,并且一直有人居住,。穿過沿街的門樓是曲折的小巷,,讓人猜不出里面的景象。經(jīng)過幾間簡陋的磚房,,轉(zhuǎn)過一個彎,,別有洞天,古香古色的趙家大院赫然出現(xiàn),。只見門樓兩側(cè)刻著“耕禮”和“種義”,,上面有仙鶴、鹿等磚雕裝飾,,朝里望去,,一個青磚所砌的圈門將院子分為前后兩進(jìn)。
84歲的劉玉春老先生聽到聲音忙走出來,,笑著說:“這個老房子已有200多年,,是在清朝光緒年間所建,,我在這住了84年了。”
院子地面青磚,、青石鋪成,,上面一層薄薄的苔蘚,走進(jìn)正堂,,屋內(nèi)隨著居住的需要進(jìn)行了部分改造,,但右側(cè)隔間的深棕色木制門框保持著原樣,上書“善居室”,,帶著厚重的時代感,。“父親曾是清朝的一名秀才。”劉老先生回憶,,他小時候出門沿著長街到邢臺一完小學(xué)(現(xiàn)逸夫小學(xué))上學(xué),,街上常有挎著籃子賣燒餅的、賣香煙的,。
從劉家大院出來,,走到一處便利店前,居民說這后面原來是長街最好的房子,,曾住著一戶高家大財主,,他們都稱這里為高家大院,但后期經(jīng)過地震等原建筑已不復(fù)存在,。
在南長街西側(cè),,還有一條溝通鳳凰街與南長街的曲折小街道,名衛(wèi)衙街,,據(jù)說,,以往居住者多是在衙門內(nèi)當(dāng)差的人家。
南北穿城古官道
長街位于邢臺古城中軸線,,從東門里到團(tuán)結(jié)大街,,中間有光明街將其一斬為二分南北,是邢臺的“御路”“官道”,,沿途周邊都是“官家”住所,。
人事有代謝,那些曾居于長街的達(dá)官顯貴,、豪商巨賈已成煙云,,但街道兩旁古老的門樓、散落的門墩,、上馬石,,仍在訴說著這條街往日的繁華。
南北長街之所以被稱為“御路”,,因其有這樣一段歷史,。光緒二十七年(1901)八月二十四日,,西逃的慈禧太后由西安啟駕,一路經(jīng)臨潼,、函谷,、開封、鄭州,、彰德(今安陽),、磁州(今磁縣)、邯鄲,、臨名關(guān),,于十月中旬駐蹕邢臺。當(dāng)時,,邢臺城內(nèi),,黃土鋪路,清水灑街,,家家香花,,戶戶燈彩,。袁世凱臨時把府衙辟為行宮,,油刷了清風(fēng)樓和東門城樓,并把長街拓寬為3丈6尺,。
那時候,,長街居住的翟姓、張姓和劉姓是有名的望族,,楊姓是世代相傳的皮毛商人,,他們都有院院相套的大宅。據(jù)說慈禧前來的時候,,楊家不但接待了朝廷貴客,,還包攬了所有的御膳開銷。
慈禧太后在邢臺逗留一夜,,次日上午出府衙行宮,,穿過清風(fēng)樓,沿長街出北門,,跨北關(guān)橋,、豫讓橋,離開邢臺,。
有關(guān)南北長街的記憶有很多,,20世紀(jì)50年代南長街南端還立有一座明代吏部尚書王本固的功德坊,上刻“義重朝野”四個大字,;街上曾有個樂善好施的小道士診所,,免費為很多孩子看過?。恍轮袊闪⒑?,有很多文化名人在此居住……“南北長街值得好好保護(hù),,這條街承載了邢臺太多的歷史和故事。”居民劉先生說,。
鄉(xiāng)音,、舊人、記憶……這就是老街巷,,連接著城市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千百年來,,這條古官道上車輪滾滾,,留下風(fēng)云變幻的歷史陳跡。如今的它,,仍人來人往,、熱鬧不減,悠然散步的居民,,在滄海桑田之中靜享著邢臺古城的今日與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