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在雄東片區(qū)安置房B單元一標(biāo)段項目部,,記者見到劉思坤的時候,5歲的他正在用蠟筆畫著一面鮮紅的國旗,,他說這是送給祖國母親的生日禮物,。這個國慶假期,,他又在雄安的工地上度過了。
其實,,不只是這個國慶假期,,從1歲半開始,這四年的時間里,,小思坤幾乎每天都吃住在工地,。因此,大家都叫他“工地寶寶”,。
一歲半和五歲的小思坤對比照,。受訪者供圖
“當(dāng)時我們參與雄安站的建設(shè),由于工程體量大,、工期緊,,那時只能在手機上看看孩子。”劉思坤的爸爸劉森說道,。“即便再辛苦也不想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后來我們倆‘一咬牙’就把他從山西老家接了過來。”思坤的媽媽武玥接過話茬,。
劉思坤的父母是中鐵十二局的員工,,從2019年到現(xiàn)在,他們先后參與了雄安站,、容西安置房和雄東安置房的建設(shè),。工地一直在變化,一家人卻始終生活在一起,。
劉思坤正在黏著工作的武玥,。劉淼 攝
說罷,小思坤的爸爸劉森掏出手機給記者看了一段視頻,,“雄安站是誰建的,?”劉森問。“是爸爸,、媽媽和寶寶一起建的,。”視頻里,路都走不穩(wěn)的小思坤用奶聲奶氣的聲音回答道,。
2022年1月10日,,一聲啼哭讓這個家庭又添了一名新成員,小思坤有了小弟弟,。新成員的加入讓武玥和劉森又喜又憂,,為了不打擾宿舍里其他人休息,他們在不遠(yuǎn)處的縣城租了一個房子,老二暫時由劉森的父母看管,。“照看兩個孩子會辛苦些,,尤其是我們工作很忙,幾乎沒有假期,,但是比起同事們,,我們至少還有孩子、老人在身邊,,我們很知足,!”劉森撫摸著劉思坤的小腦袋說著。
劉森在教小思坤寫字,。劉淼 攝
“就是委屈了老大,,他跟著我們換了3個幼兒園,剛結(jié)識小朋友就要跟他們說再見,。”武玥告訴記者,,小思坤就讀的金蝸牛幼兒園,距離項目部騎車僅有5分鐘路程,,雖然距離很近,,但他們很少有時間接送孩子。
“有一次,,孩子放學(xué)回來問我,,‘媽媽,老師讓我們填家庭住址,,咱們住的宿舍該怎么填,?’”說到這里,武玥哽咽了,。不能給孩子一個穩(wěn)定的住所,,讓他們夫妻一直內(nèi)心有愧。
一家人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但是起碼我們看見了他一天天長大,。”武玥話鋒一轉(zhuǎn),快速地收起了情緒上的失落,。也許這過去的四年里,,武玥也曾用這句話一遍又一遍地安慰過自己。
提起下一步的打算,,劉森說:“下一步,,我們想把雄才卡盡快申請下來,想讓老大順利穩(wěn)定地上小學(xué),,老二上幼兒園,!”
“可是下一個工地不知道在哪,,所以還說不好。”武玥補充道,。
劉思坤和爸爸媽媽的合影,。劉淼 攝
最后,記者提議給這一家三口拍張照片留作紀(jì)念,。微風(fēng)中,,小思坤勾著媽媽的脖子,,他們笑得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