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青新聞網(wǎng)訊 你逛過陽原縣的“文明市集”嗎?非遺體驗,、理論宣講,、普法宣傳、科學普及,、反詐防騙,、健康義診……2024年8月29日,陽原縣首屆“志愿服務趕大集 文明實踐暖民心”文明實踐市集開集,,借鑒傳統(tǒng)的趕集形式推出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集市,,讓群眾在“集市”上享受到不同類型的志愿服務,進一步推進城鄉(xiāng)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fā)展,,全面提升陽原縣居民文明素養(yǎng)和城鄉(xiāng)文明程度,。
陽原縣首屆“志愿服務趕大集 文明實踐暖民心”文明實踐市集現(xiàn)場
【現(xiàn)場】
陽原縣首屆“文明實踐市集”7大主題區(qū)志愿活動豐富多彩
8月29日16時,在河北省陽原縣泥河灣文化廣場,,一場別開生面的“文明實踐市集”開集,。這也是陽原縣首次以文明市集為載體,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為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陽原縣圍繞群眾生產(chǎn)生活實際,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舉辦了此次“文明實踐市集”?,F(xiàn)場設置了公益服務、應急救援,、文化展示,、特色體驗、文明宣傳,、親子互動,、專題宣講,共計7個特色展示區(qū),,為群眾提供形式多樣的服務,,不斷增強文明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實效性。
消防演示日常生活中遇到火情如何處置
【體驗】
文明實踐融入居民生活 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陽原縣首屆“文明實踐市集”聚合文化,、醫(yī)療,、民政、公安等各方資源,,以公共廣場集中服務的形式,,通過面對面解讀、交流,、服務,,切實增強活動實效。
記者在公益服務區(qū)看到,,現(xiàn)場以中草藥熬制的酸梅湯受到群眾的廣泛好評,,“這次知道怎么調(diào)配了,下次我也去藥房配好,,回家熬酸梅湯喝,。”陽原縣居民趙小棠在品嘗完酸梅湯后跟記者說。
除此之外,,“集市”現(xiàn)場,,普法宣傳、平安建設,、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勞動就業(yè)等“攤位”全方位為陽原居民提供咨詢和服務,推動文明實踐融入群眾生活,,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交通文化主題宣講
文明實踐融入“煙火氣” 讓群眾暖心更舒心
在現(xiàn)場,非遺體驗+生活妙招體驗的活動形式,,為現(xiàn)場群眾帶來了一場觀賞性和文化韻味并存的陽原文化展示,。
在文化展示區(qū),現(xiàn)場展示揣骨疃涼粉,、圪渣餅,、豆腐干等陽原特色美食。在非遺文化展示攤位,,陽原居民可以親身參與張家口非遺剪紙體驗,,感受非遺的魅力。
小朋友體驗考古挖掘
張家口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鈺姐盤扣技藝》第四代傳承人李家鈺,,現(xiàn)場教學非遺盤扣技藝及手工藝品制作,,吸引居民駐足,。
在家居整理攤位,為群眾講解家居收納小妙招,,讓家居整理變高效的同時還能合理使用家庭空間,,“沒想到家里還有能有這么多收納的地方,這次真的是學到了,。”陽原縣一名“90后”女孩現(xiàn)場跟著講解一直在學習收納技巧,。
面對社會普遍關注的移風易俗問題,陽原縣“文明實踐市集”緊跟形勢,,在文明行為方式攤位,,組織志愿者對移風易俗、文明禮儀,、網(wǎng)絡文明等方面開展宣傳,。宣傳抵制高價彩禮,為陽原縣青年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婚姻觀、家庭觀,。陽原縣首屆“文明實踐市集”真正做到了“群眾有所呼,、文明集市有所應”,讓文明市集充滿“煙火氣”,。
【人物】
陽原初中教師堅持以石頭畫宣傳泥河灣文化
在“文明實踐市集”非遺展區(qū),,幾個異形的石頭上畫滿了陽原本地特色標志建筑。特別是泥河灣猿人頭像石頭就像是刻上去一樣,。但這一塊塊石頭都是用畫筆畫出來的,。
陽原初中教師堅持以石頭畫宣傳泥河灣文化
陽原縣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徐霞告訴記者,她是該縣第三中學初中英語老師,,平時就喜歡寫寫畫畫,。3年前,她和朋友在陽原附近的山上撿來許多石頭開始作畫,,“這些石頭都很好看,,我就嘗試著用畫筆在石頭上畫畫。”
隨著創(chuàng)作的深入,,徐霞也認識了很多石頭畫的畫友,,自己的畫技也得到了提升,“我就是土生土長的陽原人,,更希望將家鄉(xiāng)文化,、泥河灣文化宣傳給更多人,所以就以石頭為畫板,,開始創(chuàng)作與泥河灣文化有關的作品,。”這次參加陽原縣“文明實踐市集”,,她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陽原。
【對話】
“文明實踐市集”讓每一個陽原人都成為文明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記者:陽原縣首屆“文明實踐市集”的舉辦對陽原縣有哪些深遠意義,?
陽原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縣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任趙勇明:“文明實踐市集”是將陽原縣“雙爭”活動引向深入的重要舉措,更是創(chuàng)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有效載體,。我們圍繞群眾生產(chǎn)生活實際,,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通過匯聚優(yōu)質(zhì)志愿力量,,搭建傳遞溫暖與關愛的平臺,,創(chuàng)新性集中開展分眾化、多樣化,、便捷高效的“文明市集”活動,,進一步激發(fā)大家的文明意識,讓每個陽原人都成為文明的踐行者和傳播者,,推動文明實踐真正融入群眾生活,、走進群眾心坎。
記者:陽原縣在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都有哪些舉措,?
趙勇明:陽原縣依托各職能部門和各鄉(xiāng)鎮(zhèn),持續(xù)開展專項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其中最有特色的是2022年9月啟動的“文明實踐幸福巴士”主題活動,,結(jié)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著力提升志愿服務項目品牌化,,進一步提升志愿服務內(nèi)容和志愿服務形式,,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為主旨,以全縣各志愿小分隊為單位,,陸續(xù)開展以醫(yī)療,、普法、科技,、送理論政策,、應急救援知識普及等志愿服務為主線的志愿服務活動。
記者:下一步,,陽原縣在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還有哪些規(guī)劃,?
趙勇明:下一步,我們將以本次活動為起點,,把“文明市集”活動延伸到鄉(xiāng)村一線,,著力將理論宣講,、閱讀推廣、便民服務,、非遺文化體驗等更多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務內(nèi)容融入“文明市集”,,讓“文明市集”更接地氣,,不斷延伸群眾的“幸福半徑”,增強文明實踐活動的實效性,、感染力,,推動文明實踐“活”起來。
文/河青新聞網(wǎng)記者耿碩
攝/河青新聞網(wǎng)記者方澤陽
河青新聞網(wǎng)編輯張嘉怡 | 頻道主編耿碩 | 頻道監(jiān)制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