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北村,,位于河北曲陽靈山鎮(zhèn)東,建于唐朝,,村南有一土崗,,故得名崗北。
這里地處定窯遺址帶核心區(qū),,陶瓷文化歷史悠久,,有“大窯三千六、小窯如牛毛”的說法,,村里至今傳承著手工制坯,、燒制的傳統(tǒng)工藝。
村中“定瓷小鎮(zhèn)”的陶瓷工坊里,,工匠們正忙著制作各式各樣定瓷作品,。
“拉坯是制瓷工序之一,也叫做坯,。原材料經過球磨和練泥后,,拉坯前先要反復揉搓。”22歲的葛佳樂是當村人,,邊揉泥邊介紹,。“揉泥是為了把條狀坯泥里的空氣排出,增加泥巴的密度,。”
揉好一個條狀坯泥要花十幾分鐘,,根據(jù)拉坯的大小和復雜程度,一天下來,,葛佳樂能做15個左右,。
梅瓶是傳統(tǒng)名瓷之一,一種小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裝飾是梅瓶制作工藝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袒?,這一工藝更是為定瓷注入了“生命”。
下刀利索,,直刀深刻,,斜刀廣削,線條流暢,,層次分明,,立體陰影效果自然逼真。王瑞陽,,畢業(yè)于河北曲陽雕刻學校,,悟性高,一上班就當了雕刻“師傅”,。
“下刀前要胸有成竹,。”他有些靦腆,“要把握好力度,,講究既穩(wěn),、又勻。”粗算下來,,大大小小的瓷件他一天能雕100來個,。
采用浸入法施釉后,器坯即可入窯燒制,。
早前的窯爐,,見證了歷史的發(fā)展。在定瓷小鎮(zhèn)的后院,,至今保留著一大一小兩座完整窯爐,。
“定瓷對燒制的溫度有很高要求,一般要到1300°C,。”定瓷小鎮(zhèn)負責人龐來好介紹,這也是陶和瓷的區(qū)別,,陶器的燒成溫度一般在700-800°C之間,。
“現(xiàn)在高溫燒制,用的是可控溫的電爐,,四面受熱,。”電爐前,,技術工人楊茂盛正在裝瓷件。他說,,根據(jù)大小件,,每爐能擺7層至8層,小件能擺到10層,。瓷件入爐后,,爐門不能完全關死,要散散泥坯里的濕氣,。等爐溫達到400°C時,,關爐門,燒制15個小時,,精美的定瓷就出爐了,。
“制瓷的過程,蘊含著處事道理,。”龐來好說,,人們常說“熏陶”,其字面解釋就源自古代陶器的制作過程?,F(xiàn)在,,人們用來表示對某些人的思想、性格,、品德有影響,,這跟制陶、制瓷是一個道理,,都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