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月餅
中秋節(jié)最廣的傳統(tǒng)風俗就是吃月餅,。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賞月
在中秋節(jié)之夜,,除了吃月餅,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抖Y記》記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
祭月
中秋節(jié)祭月,是我國古代重要祭禮之一,?!抖Y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在周朝,,帝王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隨著時間的推移,祭月逐漸流傳到民間,,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離秋分最近的滿月日——中秋。
博餅
中秋節(jié)博餅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是閩南地區(qū)幾百年來獨有的中秋傳統(tǒng)活動,。傳說是鄭成功屯兵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命部將洪旭發(fā)明的,。博餅活動里傾注了人們的感情寄托,其中尤以廈門地區(qū)為甚,。所以,,閩南人總是對中秋節(jié)格外重視,甚至有“小春節(jié),,大中秋”的說法,。
點燈
在中秋節(jié)有一個很好玩的習俗,就是點燈籠,。在中秋節(jié)的當天晚上,,把做好的燈點上蠟燭,系在竹竿上,,然后掛在屋檐或露臺上,,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而在江南地區(qū)民間有在中秋節(jié)晚上制燈船的習俗,,然后把做好的燈船放于水中,,流向遠方,同時也寄托著人們美好的祝福,。
走月
走月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但走月是中秋之夜必須做的一個風俗活動。在古時候,,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游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以寓月圓人亦圓之意,,直至深夜方散。另外,,在古時候,,走月還有添丁之寓意。但凡沒有生兒子的已婚婦女,,在中秋節(jié)的晚上,,都要去游夫子廟,隨后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