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武漢患者講述河北醫(yī)療隊隊員的故事
“疫情過后,,我要去河北謝謝恩人,!”
——連線河北支援湖北醫(yī)療隊
龍艷華(右二)出院前與河北支援湖北醫(yī)療隊隊員合影,為他們點贊,。 龍艷華本人供圖
“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是我的恩人呀!”
2月20日,,武漢新冠肺炎患者龍艷華病愈出院,,與河北支援湖北醫(yī)療隊的隊員們?yōu)I告別。前一晚,,她邊哭邊給隊員們寫下感謝信:
“作為一名武漢人,,感謝河北人民在危難之時對武漢的援助;作為一名醫(yī)務工作者,,感謝你們讓我又有機會重新回到一線,,和你們并肩戰(zhàn)斗;作為一名病人,,感謝你們讓我重生……”
龍艷華今年58歲,,在醫(yī)院工作,1月20日還在單位上班,22日腿部酸疼,,25日CT顯示肺部嚴重感染,,隨后被確診,緊急住進武漢市第七醫(yī)院,。
龍艷華說這些天,,她真是命懸一線:“反復高燒,最高39.9攝氏度,,過敏嚴重,,全身都起了蕁麻疹,真是痛苦不堪,。”
最難受的時候,,仰面躺在病床上,看天花板罩上了一層霧氣,,周圍一切模糊,。醫(yī)院里見多了生離死別,她絕望了,。
“河北支援湖北醫(yī)療隊的楊楠他們來了,,給我調整治療方案。”
為了這個方案,,楊楠發(fā)動了同學,、同事,找到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論證,。一兩天后,過敏癥狀輕了,,龍艷華看到了希望,。
“河北人對人真是好,真是暖心,。”龍艷華說,,病房里沒有家人,河北的醫(yī)生,、護士就是她的親人,。
“他們一來就管我叫姐。”醫(yī)療隊隊員們一聲聲姐,,讓龍艷華心里溫暖,。“大姐沒事哈!”“大姐,,多吃飯增加抵抗力,!”“大姐你要多喝水呀,。”聽著這些鼓勵的話,龍艷華咬牙堅持:“在病毒肆虐的武漢,,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來救我們,,不能辜負他們。”
出院時,,她看到了自己2月6日的病危通知書,,潸然淚下,“那種情況下,,他們都在全力治療我,,一直給我鼓勁兒!”
楊楠,、阮昕,、董青、謝愛靜……石家莊,、邢臺,、邯鄲、衡水……龍艷華記住了每個隊員的名字和家鄉(xiāng),,“疫情過后,,我要去河北謝謝恩人,跟他們握手,、擁抱!”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我省千余名醫(yī)務人員不顧個人安危,,馳援湖北,奮戰(zhàn)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用血肉之軀為患者筑起了一道道“防線”,。
就在龍艷華出院的前一天,武漢市第七醫(yī)院一病區(qū)的“董姐”平安回家,。離別前,,她囑咐河北護士趙輝給她發(fā)一張摘掉口罩的照片,“我要記住你的臉,。”
“董姐”和趙輝幾乎同時來到武漢市第七醫(yī)院,。
60歲出頭的“董姐”,一發(fā)燒,、咳嗽就警覺起來了:“莫不是那個病吧,?”她擔心的結果還是出現了,1月底入院治療,。
此時,,趙輝從保定到石家莊集結,,一路奔波來到武漢。
倆人在醫(yī)院相遇,。“董姐”渾身難受,,心里委屈。聽到趙輝喊她“董姐”,,痛快了一些:“我還是年輕的,。”
“董姐”格外關注自己的治療:檢查結果出了嗎?今天醫(yī)生開的什么藥,?蛋白幾點輸,?穿刺一次能成功不?……趙輝每次都不厭其煩,。
“董姐”一天比一天好,,也開始關心起整日奔忙的趙輝。
“小趙真不容易,。”“董姐”看見15床上了呼吸機,,吃喝拉撒全靠趙輝。先喂他吃藥,,再給他喂飯,,太虛弱吃兩口就停下來,還得哄著勸著才吃下一個雞蛋,,趙輝趕緊穿插著給他喝幾口營養(yǎng)粉,。
“董姐”和病友們,一看到趙輝就踏實:“她一進病房,,我們血氧飽和度就高,。”
危重癥患者救治醫(yī)療隊的醫(yī)生白銀箱也渴望能送患者出院,但這不太現實,,他所在的ICU病房里,,送患者到普通病房就算大功告成。
47歲的患者孟先生向白銀箱豎起大拇指,,就讓白銀箱驚喜萬分,。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點贊,卻是孟先生身體的極限,,也預示著他越來越好,。
半月前,孟先生病重由普通病房轉入ICU,,當時已經意識不清,,左半身癱瘓。作為重癥患者,,孟先生給醫(yī)療隊出了很多難題:白肺,、高燒,、腦梗、低氧血癥,、急性多臟器功能衰竭……
盡管在省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工作了5年多,,白銀箱坦言,這么高強度的任務還是第一次,。“平時科里26張病床,,其中如果有3、4名危重到這種程度的患者,,全科人都忙得跟打仗似的?,F在15張病床上,一個比一個危急,,只能沒日沒夜地守,,眼都不眨地盯。”
插管,、呼吸機,、俯臥位、肌松……知道丈夫用上了最先進的治療手段,,有了意識,,能聽懂醫(yī)生的話,開始配合治療,,孟先生的妻子很激動,,電話里哭泣著不停地說謝謝。
日夜從死神手里搶人,,醫(yī)療隊也有搶不過來的時候,。一位60多歲的患者,基礎病多,,體質差,能用的辦法都用上了,,也很難留住,。
電話那頭,傳來患者家屬悲咽的懇求:“能不能讓她穿著新衣服走,?拜托了,!”
白銀箱和同事們商量好交接路徑,讓患者家屬把新衣服送到醫(yī)院,。
醫(yī)療隊員們安靜地為老人換上新裝,,送她體面離開,給了家屬最后的慰藉,。
“真的想把每一個重癥病人都救活,,盡最大努力做了,,即使沒有救回來,我們也讓病人得到了應有的醫(yī)療服務和關懷,。”(河北日報記者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