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興,,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助力下,,越來越多的小田變大田。(資料片)
□保定日報記者 邸志永 張 潔 孟趁景 高欣悅
12月23日,,雪后湛藍天空下,,定興縣辛木村麥田里,,村黨支部副書記裴立河試著一腳踩進去,大雪沒到了腳踝,。
“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種地25年的裴立河拍打了一下腳面的雪,,看著連成一片的麥田,,笑了。
散戶種麥經濟效益弱,,不少村民只種一茬玉米,,甚至棄耕棄種。成片的墨綠中,,總有幾片斑禿刺眼,,并漸有擴張趨勢,這讓裴立河一度有些茫然,。
隨著保定在全域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辛木村流轉土地1700畝,裴立河成了辛木村黨支部領辦土地專業(yè)合作社的副理事長,,成方連片的土地有了專人來管,。
誰來種地?
藏糧于民,,專業(yè)的人干專業(yè)的事
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談種地,而會種地的60后,,正在逐漸老去,。
辛木村共有915戶3015人,推行黨支部領辦土地專業(yè)合作社之初,,散戶是土地流轉的難點,。
“這些散戶多是上歲數(shù)、種慣地的老人,,對政策不清楚,,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愿流轉。”裴立河說,。
村干部和黨員帶頭,,把政策掰開揉碎講,引導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社,。在保障農戶承包權不變,、土地用途不變的基礎上,整合流轉土地成方連片,,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fā)展”,。
48歲的合作社成員佟美紅家有9畝多地,入社前種植玉米和小麥,,年收入總共一萬多元,。入社后,每年除了每畝1000元固定保底收益外,,每畝還有200多元的分紅,。
閑下來的佟美紅和妻子開了個安裝水暖的小店,一年下來收入超10萬元,。前后一對比,,佟美紅頗有感觸:“入社后有人替咱管地,旱澇保收還省勞動力,,可比自己種強多了,!”
辛木村并非個例。面對“誰來種地”的困惑,,定興縣以黨支部領辦土地專業(yè)合作社為抓手,,發(fā)揮黨組織引領作用,由專業(yè)化市場主體來運營,。目前,,全縣246個有耕地村已經全部成立土地專業(yè)合作社,總入社面積6.6萬畝,。
“村集體+農戶+經營者的利益聯(lián)結機制,,使各類經營主體充分發(fā)揮資金、技術,、市場等優(yōu)勢,,實現(xiàn)了強管理、降風險,、增收益,。”保定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齊福民說,專業(yè)的人干專業(yè)的事,,才能答好“誰來種地”的時代之問,。
“地氣”提升,人氣倍增,。
今年以來,,306名大學生以保定農業(yè)職業(yè)經理人的身份,奔赴農村一線,;489名“農把式”取得新型職業(yè)農民職稱,,種地積極性更加高漲;校地合作,、科技小院,、博士農場等多種舉措,使越來越多的人才向鄉(xiāng)村匯聚,。
截至目前,,全市有3742個村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占全市行政村的72.5%,。
智慧農業(yè)設施助力糧田變良田,,圖為全自動孢子捕捉分析儀。(資料片)
種什么地,?
藏糧于地,,小田并大田,糧田變良田
補丁地,,巴掌田,,大型機械作業(yè)難。
“我們村人均耕地2.7畝,,零零散散就像蜘蛛網(wǎng),,還夾雜不少‘插花地’。進水沒渠,、排水沒溝,,只能漫灌。等到收割,,受地塊限制,,各家成熟時間不完全一致,,大型機器都不愿進來……”說起從前種糧,望都縣中韓莊鎮(zhèn)北王疃村黨支部書記孫海濤一肚子苦水,。
2023年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中韓莊鎮(zhèn)黨委組織轄區(qū)所有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成立聯(lián)合社,將流轉的4000多畝土地統(tǒng)一調配,,并與央企中化集團達成合作,,由其提供全程托管服務。
“今年中韓莊鎮(zhèn)改造高標準農田800多畝,,主要是鋪設噴灌,、滴灌等節(jié)水設施,建成后每百畝地能增加有效種植面積8畝左右,,節(jié)水達30%左右,。”中化集團保定區(qū)域經理賀振寧說,規(guī)?;N植的優(yōu)勢正在顯現(xiàn),。
經過省市縣專家組實收測產,2023年望都縣高標準農田小麥畝產達到了717.51公斤,,夏玉米畝產為877.20公斤,,達到了“噸半糧”標準。
“小田并大田”“糧田變良田”,,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推動下,,正在保定全域推廣。
在12月19日至20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和管護力度,確保耕地數(shù)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
作為首批全國整區(qū)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截至目前,,保定已建成高標準農田539.8萬畝,、改造提升27.3萬畝。
保定市農業(yè)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處處長梁國華表示:“我市計劃用三年時間,,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打造成高標準農田,。接下來,我們將切實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夯實糧食生產根基,,奮力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保定樣板’。”
怎么種地?
藏糧于技,,科技賦能“慧”種地
走進高碑店市方官鎮(zhèn)黨委領辦的高農土地聯(lián)合社,,3100畝的小麥地頭支棱著不少新設備。
“地底下正在鋪設噴灌管網(wǎng),,遠處被柵欄圍起來的是個小型多功能氣象站,,地塊上每隔幾十米的豎桿是太陽能殺蟲燈……”站在農田旁,高農土地聯(lián)合社理事長龐國寬不禁感慨,,“現(xiàn)在種糧食,再不像過去那樣‘土里刨食’嘍,!”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明確要求“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方官鎮(zhèn)在加強智慧農業(yè)配套建設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剛才那些設備采集的數(shù)據(jù),,全都匯合到了這里,。”在數(shù)字智慧管理中心,龐國寬指了指大屏幕,,土地墑情,、水肥一體化、氣象,、蟲害等信息,,在數(shù)字農業(yè)云平臺都可一鍵調取。
在龐國寬看來,,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現(xiàn)在“節(jié)本”和“增效”兩個方面,農機裝備水平的提升節(jié)省了成本,,新一代數(shù)字技術應用則極大提升了農業(yè)生產效率,。
“以前澆春水,先撒肥再澆水,,完成這3000多畝地少說得十來天?,F(xiàn)在水肥一體化,通過設備把化肥液化,,再通過噴灌系統(tǒng),,澆水、施肥一次性完成,,耗時不過四五天,,時間縮減了一半。全自動作業(yè),,一人操作系統(tǒng)就能完成,,節(jié)省了原來500多戶的勞動力,!”龐國寬感嘆不已。
科技賦能農業(yè)生產,,高碑店只是全市的一個縮影,。
擁有773萬畝耕地,多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集體”稱號,,作為京津冀重要“米袋子”的保定,,正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抓手,應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為端好“中國飯碗”,、守住“大國糧倉”,,貢獻保定“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