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樂亭縣樂亭鎮(zhèn)井侯莊村村民侯遠山(左)將自己制作的泥老虎交給“樂亭泥人”非遺項目市級傳承人董壯壯,。河北日報記者 師源 攝
2023年11月29日,唐山市灤南縣司各莊鎮(zhèn)賈林子村村民賈兆國早早忙完家里的活計,,往村演藝室趕去。“今天老賈帶著徒弟排演皮影戲,,我去過過戲癮,。”賈兆國高興地說。
賈兆國口中的“老賈”,,是同村73歲的村民賈祥民,。因為愛好皮影戲,賈祥民在村里建設了皮影傳承基地,并組建起皮影藝術(shù)團,。2023年6月,,賈祥民的皮影傳承基地掛上了新牌子——“藝術(shù)之約·文化惠民”名家工作室。
“這是把戲臺子搭到咱家門口了,。”賈兆國說,,以前村里一年到頭也沒幾場演出,“自從老賈的基地掛牌后,,不光演出場次多了,,還能‘點戲’,就像給村里人開了個‘戲曲頻道’,。”
說話間,,賈兆國來到村演藝室,還沒進門就聽見演員咿咿呀呀的練嗓聲,。“老賈,,今天要唱哪折?”賈兆國一邊在一群等著看戲的鄉(xiāng)親中擠了個座,,一邊問道,。
“《五鋒山》選段,馬上開演,!”賈祥民答,。
很快,伴奏響起,。一塊幕布后,,賈祥民與徒弟相互配合,口中唱念有詞,,薄薄的皮影人在他們嫻熟的擺動中活靈活現(xiàn),。
一曲作罷,趁著演員們換場休息,,賈兆國和幾名村民在后臺找到賈祥民:“老賈,,教我們耍兩下子中不?”
“中啊,,大伙兒一塊兒上手才熱鬧,,我這名家工作室也更有意義。”說著,,賈祥民演示了起來,,“這是攆桿,需要靈活運用5根手指,,控制人物的細膩動作和神態(tài),。這是掰桿,,通過手掌和手指配合,來控制皮影的大幅度動作……”
“不僅能在家門口看戲,,還能跟著師傅學戲,,咱農(nóng)村人的生活也忒帶勁兒了。”賈兆國邊撥弄著手里的皮影,,邊笑著說,。
“名家工作室不僅為村民們打造了‘抬腿就到,推門就進’的文化空間,,也讓皮影文化煥發(fā)了新活力,。”賈祥民說,基地掛牌后,,劇團名氣大了,,吸引眾多皮影戲愛好者前來學習交流,“通過與各地皮影戲演員合作,,我們的受眾群體也在不斷擴大,,皮影文化的傳承之路更寬廣了。”
唐山在激活鄉(xiāng)村文化生命力的同時,,也讓文化創(chuàng)造出更豐富的價值與效益,。
“董老師,快看看我新做的這批泥老虎中不中,。”2023年11月28日,,樂亭縣樂亭鎮(zhèn)井侯莊村63歲的村民侯遠山,來到十六居非遺傳承基地,,向“小師傅”董壯壯“交作業(yè)”,。
2023年10月,作為“樂亭泥人”非遺項目市級傳承人,,“85后”青年董壯壯被吸納進唐山文化空間建設隊伍,,定期開展樂亭泥人制作技藝培訓,他所在的十六居非遺傳承基地也成為唐山手工體驗坊類文化空間的“主陣地”之一,。守著家門口的“文化寶地”,侯遠山成了他的第一批學生,。
“這批泥老虎做得好,,脫模、上色,、模線處理得都不錯,,我留下了。”仔細查看后,,董壯壯拿出手機給侯遠山轉(zhuǎn)賬,,“一共30只,,給您300元。”
在董壯壯看來,,創(chuàng)新非遺文化體驗是“活化傳承”的重要方式,。“通過‘基地+傳承人+農(nóng)戶’的模式,在潛移默化中厚植村民們的藝術(shù)情懷,,實現(xiàn)非遺搭臺,、好品‘唱戲’,賦予地域文化新活力,。”董壯壯說,。
“材料師傅給,產(chǎn)品還能幫著賣,。只要學好技術(shù),,咱村里人也能吃上‘文化’飯。”侯遠山拿著老師給的新泥坯,,笑著說,,“趁著農(nóng)閑,我準備再捏些新產(chǎn)品,,爭取賣個好價錢,。”
以基層為基礎(chǔ),以藝術(shù)為媒介,。2023年,,唐山市不斷拓展“藝術(shù)之約·文化惠民”文化空間,積極將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延伸到鄉(xiāng)村,,并依托各類文化名家領(lǐng)銜,、駐場、指導開展活動的藝術(shù)工作室,、手工體驗坊,、演藝新空間、閱讀好去處等,,提升農(nóng)村居民的文化素質(zhì)和生活質(zhì)量,。(河北日報記者 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