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長安路街道辦事處新興莊村民調(diào)主任王喜順
見習生康榮昊通訊員張玉鳳劉平
在長安路街道辦事處新興莊村,,60歲的王喜順做民調(diào)工作已經(jīng)13個年頭了,。13年來,,他憑著對人民調(diào)解工作的熱愛,,一心撲在工作上,化解了大量群眾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矛盾糾紛,,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
2013年4月,,74歲的退休教師王大爺找到王喜順,,向他哭訴其大兒子不履行贍養(yǎng)義務。原來,,王大爺有四個兒子,在老伴去世后,,四個兒子商量著要輪流照顧老人,。可是,,王大爺?shù)拇髢鹤訁s因為一些陳年舊怨不愿意贍養(yǎng)老人,。了解情況后,王喜順先安撫好老人的情緒,,然后來到王大爺?shù)拇髢鹤蛹依?。他把大兒子一家人召集到一起,,語重心長地說:“尊老、敬老,、愛老是咱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不管從法律上還是從道德上講,不贍養(yǎng)老人都是錯誤的,,這不用我說,,你們也都懂。再說,,你自己也有兩個兒子,,現(xiàn)在你不贍養(yǎng)自己的父親,那你的兒子會怎么想,?等你老了以后生活咋辦,?不為別的,就算給兒子們作榜樣,,你也應該贍養(yǎng)老人啊,。”經(jīng)過一番苦口婆心的勸說,大兒子終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主動把王大爺接到家里,,一家人相處得非常和睦。為感謝王喜順,,王大爺還特意給他送去了感謝信,。
作為一名調(diào)解員,不僅要講“情”,,更要講“法”,。王喜順深知這一點,如果只是以情調(diào)解糾紛,,“面子”,、“交情”總有失效的時候,道理也有說不清的地方,,只有掌握豐富的法律知識和過硬的業(yè)務能力,,再輔之以情,找準“情,、理”的結(jié)合點,,才能化干戈為玉帛,讓當事人口服心服,,達到調(diào)節(jié)的最佳效果,。
2013年9月,村民張某想把自家的舊房改建成三層樓房,,而村民王某認為張某的房子太高,,影響了自家地里的采光,,因此不同意張某蓋房,兩家為此發(fā)生糾紛,。張,、王兩家先后找到王喜順說明情況。王喜順了解情況后,,首先找到王某說:“按法律來說,,張家在自己的宅基地上蓋房子并沒有錯,而且你們家的地是荒地,,即使有點兒影響,,影響也不大。再說,,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以后你們家要蓋房,別人也不讓你蓋,,你咋想,?”經(jīng)過耐心的思想工作,雙方簽下協(xié)議,,由張某一次性賠償王某部分采光補償款,,王某同意張某蓋房。事后,,兩家和睦相處,,再也沒有為此事鬧過矛盾。
一件件糾紛圓滿地解決,,一場場危機順利地化解,。老百姓都說:“王喜順可是村里和諧穩(wěn)定的大功臣。”而王喜順卻說:“從1985年開始,,我就在村里任干部,。鄉(xiāng)親們信任我,2001年又選我當民調(diào)主任,,如果不努力為老百姓排憂解難,,真覺得對不起大伙兒對我的這份兒信任。”
責任編輯: